湘潭在线7月11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曾佰龙)今年4月13日,湖南中部(株洲-湘潭-娄底)获批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湘潭正式进入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的国家级“实验班”。这是对湘潭近5年来产业转型升级的充分肯定。回顾湘潭产业转型升级走过的历程,有很多值得书写的亮点。
转型升级的成功例子在湘潭比比皆是,湘电重装就是典型。2011年到2016年,矿山装备行业遭遇困境,许多企业破产倒闭,湘电重装的大吨级井上矿用车订单锐减,企业一度举步维艰。来自市场的压力成了湘电重装改革的动力源泉。2015年至2016年,湘电重装瞄准国内超大、超深矿井,开始拓展新市场,对内进行了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智能装备制造为突破口,依托稳定的技术开发团队和80年积累起来的技术底蕴,只用了6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调研及可行性分析、设计技术和制造工艺研究、生产制造及试验,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65吨无人驾驶电机车,成功扭转了企业的生存危机。
和湘电重装情况类似,湘潭另一家国有企业湘钢,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考验。这些年,湘钢坚持“做精做强,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在海工、容器、造船等行业,有了广泛影响,形成了品牌效应。产品应用于上海中心大厦、港珠澳大桥、阿布扎比国际机场、俄罗斯亚马尔项目等标志性工程,合作伙伴包括中船集团、中石油、中海油、法国道达尔、美国卡特彼勒、沙特阿美等世界级企业。今年以来,湘钢加大战略执行力度,紧跟钢材行业发展趋势,抓住了国内外多个高端项目机会,产品成功打入巴基斯坦尼鲁姆-杰卢姆水电工程、亚投行总部大厦,获得了卡特彼勒全球超大型挖掘机(374/390机型)工程机械用钢50%以上的市场份额,企业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产业转型重在吐故纳新。2013年湘潭引进海工装备龙头企业泰富重装集团,自2013年底投产,2014年产值就突破100亿元,成为全市海工装备的龙头企业,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带动周边配套企业12家,新的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正在兴起。
在湘潭,像湘电重装、湘钢转型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有政府的推动措施,有灵活的市场引导机制,再加上企业自身的努力,最终让湘潭如愿入选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的国家级“实验班”。
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从2010年以来,湘潭一直致力于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共有2个国家级技术中心、20个省级技术中心、15个市级技术中心相继获批,极大地促进了装备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研发成果频出,如2015年湘潭共有13家装备企业的产品获“湖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入围数居全省前列。
此外,5年来,湘潭在核心共性技术研发上的累累成果,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2013年至今,湘潭共有崇德工业的“磁/气悬浮轴承及超高速电机集成技术”、江南工业的“无氰预镀铜技术”等13项关键共性技术获省经信委认定通过,技术研发不断深入,破解共性技术难题,为产业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成果靠人才取得。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这些年,我们逐年加大装备企业人才培养,建立市级专家库,根据企业需求遴选技术人才;全市每两年举办一次‘突出贡献专家奖’评选,对优秀人才给予物质奖励,其中一等奖奖金20万元。”
对老工业基地湘潭而言,转型升级的成绩来之不易,因为过去五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寒冬”异常严峻,湘潭是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前提下进行的转型升级,在艰难的环境中“炼”出了真金。
转型升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湘潭成功步入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实验班”只是第一步,要想成为“尖子生”,还得继续努力,对此我们信心十足。正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曹炯芳在一次回答媒体提问时所说:“湘潭产业转型应该说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主要表现在我们的区位优势,湘潭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在长株潭核心地区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同时还有传统产业和新型发展的优势,湘潭不仅有湘钢、电机以及一系列传统产业的聚集能力,还有汽车制造、智能制造、工程机械等新型产业基础;更重要的是湘潭有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人才,湘潭大学、湖南科大、工程学院等高校,为湘潭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这是我们产业转型重要的基础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