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指着被砸围墙,感谢王煦鑫救了乡亲们。 杨斌摄
被洪水淹没四天半的“姚明稻”亩产或受影响。杨斌摄
挽救了村民罗炯钢家的葡萄园后,王煦鑫还给他送去500元的慰问金。 杨斌摄
洪水退后的株洲泳迪农业科技园,山体出现滑坡。 杨斌摄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斌 株洲报道
坐标:湖南株洲天元区湘云村
时间:2017年7月
主角:株洲泳迪农业科技园负责人王煦鑫,1983年生,80后老板。
事件:株洲水灾,洪水威胁株洲泳迪农业科技园周边50户居民。为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王煦鑫先后两次主动砸开园区院墙,引洪水入园,变科技园为泄洪区。200余亩园区淹没大半,水淹4天半,经济损失逾600万。
现场:洪水已退 伤痕依旧 自行重建
7月7日,株洲蓝天白云。阳光下的湘云村,美丽而富有生机。
站在全村的最高点――湘江河堤上,举目望去,最打眼的是一幢幢漂亮的中式建筑群,错落有致地分布在200多亩的翠绿中。一个笼罩在黄桃林上空的巨大防护罩,成为它的地标,里面是白鹇、以色列锦红等珍稀禽类的乐园。
如果没有河道边、村落旁,洪水回落留下的醒目印记,没有人能看出这是7月初那场洪灾最惨重的现场。
沿着湘江河岸下堤,有一条宽阔的柏油路,走十来米就到了科技园南大门。门口散落的沙袋,地上被太阳烤干的一滩滩黄泥印,提醒着人们,这里刚结束一场人与洪水间的鏖战。
园区办公区是一幢厢式平房。一间敞着门,地上淌满84消毒液,满屋子散发着浓烈气味的的房间,就是园区负责人王煦鑫的办公室。座椅上,身材高大,胖胖敦敦的青年正是王煦鑫。
没来得及和时刻新闻记者打招呼,王煦鑫冲着手机的那头喊着什么。“为了购买消毒药品,还有整修园区,更换损坏的设备,这几天,每天从银行账户提50万用来开销。这不,刚联系好,下午又要去取钱。”挂完电话,王煦鑫满是歉意的对记者说。
痛心:财产损失不要紧 “姚明稻”被淹愧对袁隆平院士
包括淡水三文鱼在内的超过30多个品类的27亩水产养殖区,50亩黄桃园,3000棵珍稀品种梅花树,42只梅花鹿,还有镇园之宝――全球除韶山、海南三亚外,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的9.5亩“姚明稻”(又称巨形稻,成熟植株可长到2.2――2.4米左右)种植区――这是株洲泳迪农业科技园的部分家底。
与湘江一堤之隔的株洲泳迪农业科技园,是株洲农业企业明星:这里培植了不下三种全球珍稀稻种,尤其是那9.5亩“姚明稻”。
按照计划,今年“姚明稻”收割时,袁隆平会再次来到园区验收。作为低海拔的实验参照区,如果届时株洲泳迪能实现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意味着国内绝大部分水稻种植区都能栽培“姚明稻”,将作为重大科技成果享誉全球,实现袁隆平描绘的“禾下乘凉”的梦想。
更重要的是,“姚明稻”对重金属镉的隔离作用,一经大面积推广,将改写国内部分水稻种植区大米镉超标的历史,科研和实用价值不言而喻。
眼下,正处在分蘖期的“姚明稻”对稻田蓄水有着严格的要求,“水面不能超过1厘米,否则会影响‘姚明稻’分蘖数,分蘖数的多少决定产量的高低。海南三亚种植区的可以达到40个分株,目前我们的有14个分株,剩下的生长期对分蘖数冲刺极为重要,蓄水控制是关键。”园区科研负责人介绍说。
“怎么也想不到,王总说砸就砸,哇啦一下,被围墙挡在园区之外的洪水,就像脱缰的野马,疯狂涌进缺口,冲向‘姚明稻’水田,冲向园区深处……”说到当时的惨象,园区副总经理陈力还感到痛惜。
直到洪水退去,“姚明稻”在齐腰深的泥浆水中已泡了四天半。
“袁院士团队来查验了,结论是洪水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算是一次额外的考验吧,希望最后能成功。”王煦鑫念念不忘的,还是紧挨被砸围墙的近十亩“姚明稻”。王煦鑫抡锤砸墙,洪水冲进时,它们是第一波“受害者”。
事发时,所有园区职工都没有心理准备,“我们还在庆幸,多亏了园区围墙,把洪水堵在了墙外。公司有六台抽水泵,大家随时做好了一旦洪水袭进,马上抽排的准备。”园区职工说。
王煦鑫第一次砸开围墙,大家都傻了眼。没想到,砸开一次,看到泄洪效果不明显,王煦鑫再次砸倒了几十米长的围墙,威胁湘云村的洪水奔涌而至,村庄水位随之大幅下降,大家明白了。“为老板的壮举所感动,员工们自发行动起来,安置园区受淹动物,清点、转移物资。”回想起来,陈力脸上满是敬佩。
“财产损失,我不计较。看到砸墙泄洪后,周边50户居民能够安然无恙,尤其是保住了残疾村民罗炯钢家的葡萄园,我觉得做得值。可是试验田被淹,我感到特别对不住袁院士。如果试验失败,其损失无法弥补,这也是砸墙后,我心里真正担心的。”一脸平静的王煦鑫,说到此处脸色陡然严肃起来。
纷扰:亲友不解 父母亲担忧“难翻身”
7月7日下午,经株洲市林业局等多部门专家现场查勘,园区直接损失约在600万元左右。
7月1日,王煦鑫两榔头下去,园区几乎没地方没进水,“洪水没过了梅花鹿、鸵鸟、骆驼、豪猪等动物养殖区,连高高大大的骆驼、鸵鸟都没地方站了,豪猪只能靠着墙角挤在水槽沿上。”当地村民告诉记者。
陈力负责公司项目运营,他给园区算了一笔账。“如果不出意外,刨除土地成本,总投入7000万元的园区,今年开始,三年内就能实现收支平衡。可是,这场洪水,让事情增加了变数。”
陈力统计的“变数”是,“现在梅花鹿还剩8只,一头花了14万买的种鹿,死在了洪水中。水塘里的鱼跑了大半,梅花树剩了千余棵,50亩黄桃树全部下果。为了预防疫情,王总交待,死亡禽畜,一律不能吃,和200多斤重的种鹿消毒处理后,全埋在了深坑。”
听说儿子“为保村民自引祸水”的事情后,王煦鑫的老父亲到园区跑了好几趟,一肚子的不解和火气,准备“面斥”王煦鑫。可是,看到儿子连日来的憔悴和疲惫,老父亲话到嘴边又忍住了,只是冲着儿子唠叨,“投了那么多钱,可怎么办呢!哎!”
老母亲听说后,气的大病了一场。老人们担心,“钱不是水里流来的,可是这下是真真切切随水流走了,这么大的损失,几时翻得了身啊?”
王煦鑫的爱人正怀着二胎,对丈夫的“壮举”毫不知情,直到当地电视台播放了对王煦鑫的采访画面,她才知道。了解丈夫禀性的她一句埋怨话也没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我理解他的选择,我也相信他会从头再来。”
坚定:无怨无悔 不要一分钱补偿
7月4日。株洲市、区领导先后视察湘云村灾情,并对泳迪农业科技园“义助村民”的事迹进行了解。
得知园区因此严重受灾,领导们深为感动,建议园区自行申请补助,以度过难关。
“我婉转谢绝了,泳迪不会拿外界一分钱补偿。”王煦鑫看着记者,一字一顿地说。“不愿给政府和大家添麻烦,能自救就自己解决,慢慢来吧。不是我风格高,砸墙时,就想到了后果。”
他的老家就在十里外的另一个村庄。田野里长大的他,懂得农民的艰辛与不易。眼瞅着水田、葡萄园、菜地、农舍,渐次被一寸寸上涨的洪水淹没,园区却倚靠围墙保护稳如泰山,王煦鑫的心里不是庆幸,而是泛起了波澜。
“我是农民企业家。看着乡亲们遭灾,躲在一边见死不救,这不是我的风格。我经商损失可以慢慢补,农民种地、种葡萄养家,水一淹一年的收成就没有了,那可是他们的命根子啊!”他告诉时刻新闻记者。
于是他决定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砸墙。
接受完采访,王煦鑫又急匆匆赶赴市区,取钱,买设备,买消毒药,还有联系补充死掉的禽畜――又是忙碌的一天!
走前,他还不忘交待陈力,“统计下乡亲们的需求,尤其是消毒液要买足,园区拿钱,园区周边村落都要喷洒,以防疫情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