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欣 通讯员 谷若本 长沙报道
张家界市1988年因旅游立市,总人口170万,是湖南省开放的窗口、迎宾的客厅、美丽的名片和旅游的龙头。自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旅游和扶贫两手抓,全力攻克贫困堡垒。
到2016年底,张家界农村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286556人减少到126807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20.1%下降到8.9%,54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退出,武陵源区率先实现整区脱贫摘帽,创造了脱贫攻坚的“张家界样本”。
永定区:挖掘传统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永定区王家坪石堰坪村确立了以保护民居土家吊脚楼为基础,充分挖掘土家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为幸存脱贫致富的思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贫穷山村,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亮点。2017年1月20日至1月30日,湖南卫视新春走基层《直播苏木绰》节目来苏木绰石堰坪村,又让该地火热了一把,炒热了当地乡村游。
马头溪村和石堰坪村是永定区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永定区结合发展全域旅游战略,通过实施旅游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确保贫困户产业帮扶有项目、有技术、有资金、有渠道。永定区先后投入1500万元实施了马头溪村旅游示范点项目和石堰坪传统村落改造项目,打造苏木绰新景,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采用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等模式,推动茅岩莓、特色养殖等六大特色产业迅速发展。接下来,永定区将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户为主阵地,坚持在巩固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通过抓好脱贫攻坚工作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破解贫困人口社会保障瓶颈、撬动全区经济发展转型格局、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勇当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的排头兵。
武陵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走出“旅游+扶贫”致富路
武陵源旅游立区,建区初期还是省定51个贫困县(区)之一,4.5万左右人口基本是贫困人口,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充分发挥旅游业的辐射作用,带动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帮助居民增收,取得了巨大成就。2016年初,全区还有1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未脱贫人口1121户3516人。为了在年底完成整区脱贫,武陵源在有条不紊抓好核心景区同时,把乡村旅游建设当作重中之重。“一手抓旅游,一手抓扶贫,以旅游反哺农村”的旅游产业扶贫战迅速打响。
为了扶贫可持续,易巩固,不反弹,该区扶贫主要是采取“造血式”旅游扶贫。
对于景区周边贫困户,鼓励其就地发展旅游相关产业;对于离景区较远的贫困户,鼓励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在中心城镇周边贫困村开发周末亲子游、自驾游、背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在核心景区周边贫困村开发生态游、探险游、户外体验游等特色旅游产品。
结合旅游+扶贫,该区提出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合理定位,全区已基本实现了以“天子山辣椒、中湖鱼泉贡米、协合菜葛、索溪峪西兰卡普”为主的生态旅游农业产业体系。这些产业,不仅仅为当地农民家在门口就业提供了机会,还通过合作形式,让农民变成了股东,为长期增收和巩固脱贫成果夯实了基础。
2016年,武陵源区依托旅游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服务人数2万多人。在城区、景区从事交通、餐饮等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中来自本土村(居)民的占28.8%。2016年底,为贫困户兑现产业分红325.71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000元。
随着旅游+扶贫、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旅游新业态、新项目相继在武陵源落地,在带给该区经济发展新活力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深度参与和受益。依托旅游产业,武陵源走出了自己独特的脱贫和致富模式。
慈利:产业融入旅游,打造旅游产业扶贫新模板
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依托玻璃桥旅游优势推广家庭农户体验式住宿,发展少数民族民俗风情体验吸引游客,全方位拓展旅游周边产业发展,实实在在带领广大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张家界禾田居度假区在旅游扶贫路上持续发力,三官寺乡罗潭村共24户村民土地流转或土地入股,每年流转租金3.8万元,土地入股每户土地分红每年600-3000元不等;解决附近村民劳务用工,为当地村民统一代销促销农副产品约200万元以上,并免费组织农副产品推销会推介。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细灌,慈利县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绿色生态旅游产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着力打造四十八寨、红岩岭、拉磨谷等15条精品户外休闲旅游线路,乡村旅游扶贫。充分利用“全国最美休闲旅游度假名县”的金字招牌,推进全域旅游,农家乐、农家客栈等相关服务型产业应运而生。举办“南山蟠桃会”“茅庵年货购会”“黄花溪杜鹃花节”“五雷仙山杯慈利越野挑战赛”等系列促销活动,不断扩大影响和声势,为贫困户就业、农副产品外销搭建平台。在6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扶贫试点,其中三官寺土家族乡罗潭村的“依托世界自然遗产配套发展,特色园区+著名景区”模式、广福桥镇双云村的山水田园+历史文化+土家文化+特色餐饮”模式,更是带动了周边老百姓脱贫致富。
桑植:发展乡村红色旅游,让桑植走上脱贫致富新征程
乡村旅游,是贫困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途径。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依托革命老区的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刘家坪的红色旅游风情小镇建设已经拉开帷幕,八十亩花海即将打造,与禾佳农业生态产业园有机对接,旅游融合,将游客“留下来”,不仅实现产业扶贫,更扩大刘家坪红色文化的影响力,积极发挥了“扶贫一个村,带动一个乡,辐射一个县”的社会效应。
桑植县作为国家重点贫困县,是张家界市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2016年,桑植县上下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突出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全面推进脱贫攻坚“5562”行动计划,安排104个后盾单位,驻村帮扶124个贫困村,派出8805名干部结对帮扶3.7万贫困户,整合涉农资金4.6亿元用于精准扶贫,实现了6个村整村退出,2万多人如期脱贫的年度目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64元,增长15.4%以上。
接下来,桑植县将走“旅游融合、产业扶贫、绿色发展”路子,紧咬“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不放,发挥“旅游+”功能,主动融入张家界旅游经济圈,发展全域旅游,着力打造张家界西线旅游发展新高地、生态健康产品生产新基地、老区群众小康生活新福地,力争到2020年,全县实现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分别突破800万人次和40亿元,成功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同时,继续在压实工作责任、实施产业带动、改善基础设施、保障公共服务、强化基层组织上持续发力,全面推进脱贫攻坚“5562”行动计划,标准不降低,工作往前赶,确保2019年顺利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