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综合财经

德勤:一季度A股IPO数量同比降72% 新经济企业将带来变化

时间:2018-04-04

  中国网财经4月4日讯(记者 张加茹)德勤中国的全国上市业务组于3日发布有关中国内地以及香港新股市场的最新洞察分析。分析显示,2018年一季度,在全球新股融资额排行中,上海和香港的证券交易所的新股融资额分别落后于纽约、法兰克福以及纳斯达克。不过,对于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新股巿场,德勤认为,因两地各自的上巿规则修订或于下半年正式落实后,将迎来包括一些著名的独角兽企业的新经济公司上市。

  A股一季度IPO数量同比下降逾七成

  德勤在分析中指出,2018年一季度沪深两市共完成37只新股发行,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72%;合计募集资金40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2%。

  德勤中国全国上巿业务组A股华北区领导合伙人童传江表示:“新股发行放缓,包括否决率的上升,以及近期有关中国新经济企业IPO或发行中国存托凭证 (CDR)公开征求意见,均显示A股市场仍然在进行多项不同变革。

  据了解,在过去一年,申请A股新股发行的数量已经大幅回落至300多家企业。然而,鉴于中国内地监管机构对新股审批力度加大,德勤预计,中国内地新股巿场于2018年将放缓,以支持高质量健康发展,预计将有180-240只新股融资约1,700亿-2,000亿元人民币。而按照目前申请上巿的名单,中小型制造和科技公司将会于A股市场即将上市的新股中,在数量上占据主导地位。

  预计港股2018至少迎5只超大型新经济概念新股

  德勤中国还在最新最新洞察分析中披露了香港新股市场的变化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香港交易所录得64只新股上巿共计融资244亿港元,而2017年同期则有39只新股合计融资133亿港元。新股数量和融资额上升幅度分别为64%和84%。

  对于一季度港股市场新股数量和融资额双双上升的原因,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组华北区领导合伙人林国恩指出,“新股数量之所以达到新高,这主要是受益于GEM的活跃新股活动的推动;融资额则受惠于三只大型新股,其中一只为中资银行,另外两只为中国地产相关的企业。”林国恩还表示,市场的投资情绪也受到一些香港巿民熟悉品牌的新股上巿而推高,因此纵使伴随美元加息正常化和缩表,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事件,香港新股市场在第一季度仍然整体表现强劲。

  对于2018年的港股市场,林国恩谈到,虽然一些独角兽企业可能计划来港上市,但中国内地政府推出的A股上市或CDR发行计划肯定会吸引一些已经于美国上市的著名发行人、来自七大相关板块的境内新经济公司,以及计划上市的大型独角兽企业的关注。考虑到未有尚未通过任何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企业的融资规模不大可能为超大型,同股不同权公司的数量也有限,因此德勤中国对2018年香港新股市场的预测维持不变。

  据德勤中国预计,港股市场2018年将会有150只至160只新股,募集1600到1900亿港元资金,其中至少会有5只与医疗保健、互联网金融和科技板块相关的超大型新经济概念新股。新上市制度预计在4月下旬生效后,一些有中国或者海外背景的生物科技公司预计会随后申请上市。而来自东南亚地区以新加坡为首的地产相关企业,为寻求高的估值,将依然会是海外企业来港上巿的重要引擎。最后,从去年9月新的民促法出台后,教育机构将会持续申请上市。

  林国恩表示,现时香港上巿制度改革,包括全新的主板和GEM上市要求于2月中旬生效,以及即将为容许尚未通过任何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公司,以及为便利第二上市开辟通道所作出的上市规则修订,将使港股市场更上一层楼。继不同的互联互通计划推出后,计划开放予于海外上市的超大型红筹,以及尚未于境外上巿来自七个创新领域的境内企业发行A股/CDR,将会与香港的全新上巿制度互相配合,为中国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的独角兽企业提供全面的上市选择。

  但是,林国恩强调,虽然市场前景乐观,但是宏观经济因素,包括美国的税改政策和加息措施、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及持续的英国脱欧盟谈判,可以影响投资情绪和市场稳定,尤其香港是一个开放的市场。

  • 上一篇:安邦:保险保障基金注资608.04亿 将引入养老科技等大型民企
  • 下一篇:银保监会:安邦保险引入保险保障基金并启动战略投资者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