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摩托的董为春穿梭在田间地头
在洮南市福顺镇春华村,经常会看到一位老人骑着摩托车穿梭在村道田间,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春华村党支部书记董为春。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董书记的摩托车在村里穿梭地更加频繁,这已成为春华村一道独特的风景。对于村书记的摩托车,村民总是调侃说:“这么大领导咋不买辆轿车开?”董为春也总是笑着回答:“那东西在村里不方便,还是摩托车方便,不挑路,随时停。”
两年前,春华村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村里因一个臭水沟而“臭名远扬”,村里垃圾乱倒,柴垛乱放,交通不便,全村没有主导产业,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贫困面达到55%。自从春华村被确定为贫困村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以来,仅仅两年时间,村里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产业项目全覆盖……
董为春(左二)一行四人参展推销蟹田稻
保地增收 土地产值稳步提升
春华村位于嫩江支流洮儿河、蛟流河交汇处,每年因河流冲刷,造成大量的土地流失。老书记印国庆对记者说:“早些年,村里的田地比现在多不少,就因为土地不断流失,使得现在人均土地减少。”为了缓解土地流失,2014年,老书记印国庆自筹6万元,为村里修了3个丁字坝。不过3个丁字坝,对于春华村2600米河坝沿线来讲只是“杯水车薪”。脱贫攻坚工作刚刚开展,董为春就立刻将情况向上级汇报,经过不懈努力,2016年底,2600米护坝全线完工。作为护坝“监工”的印国庆感慨地说:“终于看到土地不再流失了。”
土地保护住了,董为春又在挖掘增收潜力上做起来文章。通过努力,2016年,吉林省水利厅在春华村实施了稻田养蟹扶贫项目。项目实施初期,由于农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竟然没有一户农户肯拿出稻田做示范,项目面临搁浅。“当时董书记挨家挨户的走,跟我们讲稻田养蟹的好处,最初我也害怕弄不好,但架不住董书记天天劝,就尝试着种了3公顷。”村民聂祥瑞回忆说。在董为春的积极劝导下,全村有15户农户与合作社签订了稻田养蟹项目协议,其中包括5户贫困户22人,共开辟试验示范稻田500亩。
为了拓宽销路,董为春一行四人带着自产的蟹田米,参加了当年的东北亚博览会国际商品展。展出期间,产品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同时,通过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学习,还为今后蟹田米的种植、销售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大家齐心协力,各显其能,汗水结出了果实。最终稻田蟹被市场抢购一空,蟹田米更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示范户户均增收4200元。
春华村鸟瞰照
真抓实干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改善民生是脱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村里“交通出行难,生活用水难”的问题,董为春和村干部迎难而上,开始了不分昼夜的工作,他们群策群力,力求把工作做实做细。工地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的汗水和足迹。几个月的摸爬滚打换来的是各项工程的稳步推进。
如今,春华村已蜕变成一个整洁、美丽的小村庄。曾经的“臭名远扬”的臭水沟,如今已变成让人“刮目相看”的老龙河景观带;占地14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成为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快乐大本营”;便民服务中心——新村部也成了“百姓之家”,卫生计生室、日间照料室、便民服务大厅、文体活动室、多功能室等一应俱全。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文化娱乐活动有了场所,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幸福指数大大提高,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了。
2016年,为使贫困群众都能喝上更加方便、稳定和安全的自来水,洮南市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摆在重要位置。在董为春带领村干部们主动配合水利部门,负责做好自来水入户宣传动员工作。一系列细致入微的具体工作,为饮水安全工程入户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近二年的努力,春华村的自来水入户率已经达到80%,从根本上改善了村里的生活条件,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
冲锋在前 凝聚党员脱贫合力
人们常说,村支书是村里的当家人,这话一点不假。夏天刮风下雨,董为春不是往自己家跑,而是到贫困户家看房子漏没漏雨;冬天天气转冷,他首先想着到五保老人和贫困户家里问一问冷暖。
为方便群众办事,董为春在新建成的村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了“便民服务大厅”,规范了相关制度,他带头每天值班坐班,避免了群众有事找不到村干部、盖不上章子的情况发生,便利了群众,提升了村两委服务水平。
董为春除认真履行村支部书记的职责之外,始终把自己融入普通党员之中,经常与党员交心谈心,征求意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他用真心真意和实际行动把全村30名党员紧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让支部这支队伍更加稳固,更具有生机和活力,在春华村的发展中、扶贫攻坚工作中都能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吉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星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