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到现在,“减负”一词一直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近日,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向省级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减负30条)再次引发社会的热议。
“减负令”引发网友热议
这道“新鲜热乎”的“减负令”首次明确提出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课堂,书面作业总量、学生睡眠时间、考试次数等均有明确“量表”。例如小学生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1小时,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至少10小时等规定也是引发不少网友的讨论。
微博网友@夏至-sun表示:这种所谓为学生减负的快乐教育,实际作用是间接增加了家长的负担,把原本属于学校的教育责任推给家长,大大增加了孩子的教育成本。
网友@军令部长表示:首先我举双手赞成这条政策。但是我有点质疑,这样一条政策,下面会好好执行吗?监管要严,惩处要重,这样或许效果会好一点。
网友@神赐好胃表示:天天谈减负,学校周边的补习班越来越多,越来越全,越来越系统,补习质量高于教学质量。补习老师辛苦大过于学校老师,何来减负?我看只是减了在校老师的“负”,减了学生家长的“富”,减了学生们的“赋”。
家长们有点“不太领情”
如今,“学生减负,家长增负”“减负减负,越减越负”的声音比比皆是,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直至高考的几个关卡也是紧紧地拴住家长们的心,让家长们一刻也不敢松懈。结果当“减负”的“红利”降临时,本该大松一口气的家长们似乎有点“不太领情”。
长春市民刘女士的儿子乐乐今年6岁了,乐乐每天除了要按时去上学前班之外,还得在放学之后按照刘女士的要求再去上英语班,这一切在刘女士的眼中既重要又无奈,“其实我儿子早在3岁半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英语了,都说学习得从娃娃抓起嘛,所以得趁早。”
刘女士也给中国吉林网算了一笔账,从她儿子开始接触英语以来,到现在已经陆陆续续花了有四万多块钱了,现在乐乐无论是口语还是单词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这让刘女士更加坚定了继续给孩子报班的决心,“以后还得接着学”。
因为刘女士认为,现在学前班里老师教的内容已经不足以应对社会的“快速变化”,“我不会给我家孩子减负的,我只会给他增加负担,因为这才是对孩子真的好。现在社会变化太快了,虽然说现在孩子苦一点,但是以后他的选择肯定会更多一点。”刘女士无奈地说道。
如果说刘女士家的孩子是辛苦的,那么长春市王先生家的儿子则更“忙碌”,英语、架子鼓、拉丁舞这些早从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了。
王先生的儿子今年上二年级,每天除了要上各种补习班之外,学校里的作业渐渐也成为了孩子的一种“负担”。“现在学校里的作业根本写不完啊,老师给留的作业太多了,我儿子每天晚上都得九点多睡觉。”说到孩子的作业问题,王先生是既憋屈又无奈,“现在不学不行,都在暗地里学习,孩子学习不好了,老师还得找我们家长约谈,整的挺没面子的。”
长春市的方女士对此则持不同的看法。方女士家孩子今年两岁半了,在这个月中旬也将上幼儿园小班,正式开启他的“学校生涯”。方女士表示,虽然目前很多别的父母都在争先给孩子报语言交流、识物、抚触等早教班,但是目前她并没有给孩子报早教班的打算。方女士认为,孩子在每个不同的阶段都应该做属于他的事情,她只希望能给孩子一个快乐轻松的童年,而不应该承受过大的压力。
“减负令”随时代发展调整
都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关于教育“减负”这一话题,其实早从我国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已经初现端倪。据了解,从1951年到2018年,国家围绕中小学学生的减负出台过几十份文件,中国吉林网也对部分已出台的减负令进行了梳理:
1955年《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中曾提出:掌握教材分量和授课进度;教师努力钻研教材和改进教法,减少课外作业,改善考试制度,改进课外活动。
1964年《关于克服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现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报告》中曾提出:禁止以升学率为标准衡量学校、教师工作的好坏,减少考试和测验的科目和次数。
1994年《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中提出:原则上保证小学生每日有9小时以上的睡眠,初中生9小时睡眠,高中生8小时睡眠。
1988年《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中提出:一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二、三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控制各种竞赛的次数。
2000年《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中提出:小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取消百分制,已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地区要坚决落实小学免试升初中的规定。
2013年《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中提出:严禁违规补课,公办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或参与举办“占坑班”及校外文化课补习。
2018年《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中提出:坚决治理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安全隐患、无证无照、应试倾向、超纲教学 、组织竞赛等六类突出问题。
同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减负令”的政策内容以及方针也在及时调整,但其共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学生们创建一个健康轻松的学习氛围。
落实“减负令”需多方共同努力
对比6年前教育部推出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可以看出,此次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中小学减负措施》(减负30条)力促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其中对中小学生的考试次数、作业总量等给出严格限制,并对学校和家长的监督教育责任、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等作出详细规定,堪称“史上最严减负令”。
中国吉林网也就此咨询了部分长春市的中小学校长,其中长春市南关区树勋小学副校长刘明表示:“对于减负这件事,我们学校一直按照上级部门的最高指示来做,从2019年开始,我们学校也会进一步规范课程设置,对课程重新进行规划和设计。其实现在小学这块的负担并不是特别重,主要是家长带着孩子上补习班这块,还需要我们学校继续跟家长进行沟通。”
另外一位不愿意表明身份的校长也认为,“减负”不仅仅是学校一方的事情,需要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然这个规定可能和过去的许多减负政策一样最终被“架空”。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周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