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备受关注的长春卫星广场雕塑“迎”悄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4月17日上午,记者再次来探望,此时的“迎”静静躺在广场一角,仿佛在回忆一路走过的风霜。
记者了解到,目前“迎”正在进行最后的修复工作,预计半个月左右时间完成,而同步进行的还有广场中央的底座工程,预计下个月,底座将会完全形成。
现场:
北京的技术团队正在修复雕塑
17日上午,中国吉林网赶到卫星广场,几名技术人员正在雕塑周边紧张的作业着,广场四周,几十名工人正在架着围挡,广场内外一片忙碌的景象。
“现在要做的是将百余片钢板焊接,然后在进行填充。”现场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是来自北京一家公司的技术团队,由近十个人组成,已经对雕塑进行了一周的拆卸和修复工作。
记者了解到,此前雕塑的水泥立柱已经更换成了金属立柱,在完成焊接、填充之后,还要对其表面进行类似于“抛光”的作业,让其看上去更加光亮如新,而这项工作预计半个月时间才能完成。
雕塑底座即将完成
上接一根约20米长支柱
在广场中央,雕塑底座的工程在同时进行,据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底座形态已经初步完成,剩下的就是混凝土的浇筑,而接下来的工程还要等待混凝土完全硬实之后才能进行。
而记者也在现场了解到了一个重要信息,在底座完成后,并不是马上将雕塑安装,而底座上方还将建造一个约20米长的支柱,雕塑和支柱无缝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从雕塑公园到卫星广场
它被拆卸运输
《迎》于1997年10月1日起耸立在长春南大门卫星广场,两名飞天少女手持花束欢迎八方来客。该雕塑高13米,宽13米,厚近3米,底座高24米。
而如此的“庞然大物”又是怎样顺利运输的呢?
在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在运输之前,工作人员做了近一周的前期准备。
“由于雕塑本身体积比较大,只能选择先从中间部分断开,在分别运输。”工作人员透露,在前一周左右的时间里,“迎”被一点点分割开来,在运输当天,一台大型吊车分别将分割开来的两部分装进两台大型运输车,当然,车厢内部也做了焊接的措施,由于雕塑本身并不是一个平面,为了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对雕塑产生破坏,必须采用多点不同距离的焊接措施。
记者了解到,整个运输过程非常顺利,负责运输的是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的工作人员, 而相关人员表示,目前,还没确定卫星广场最后的规划方案,广场接下来建设以及“迎”如何“再生”,都还是未知数。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李志明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