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吉林新闻

提交了3套不同方案及62张草图!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吉林设计团队解密背后艰辛

时间:2019-09-21

2019年9月17日晚6时30分,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全球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其中,冬残奥会的吉祥物“雪容融”是一个可爱的小灯笼形象,由吉林艺术学院校长郭春方教授带领团队设计创作。

19日14时许,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吉林艺术学院校长郭春方带领设计团队,介绍了整个创作过程。

郭春方表示,作为“雪容融”设计团队的负责人,十分感谢大家对“雪容融”的关注与喜爱。“雪容融”的成功不仅是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团队的成果,同时在向全中国、全世界体现着吉林冰雪文化厚重的人文积淀,印证着当代吉林文化的创新力与凝聚力,更展现了新时代吉林人在文化振兴发展路上的繁荣与活力。

吉祥物凝聚着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设计团队从2018年9月21日到2019年9月17日,仅差四天就是整整一年的时间。这一年,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怀揣着对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至诚敬意,昼夜奋战,风雨兼程,终于收获了众望所归的丰厚礼赞,向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吉林丰厚的冰雪文化积淀是我们的精神优势,家乡得天独厚的地貌天风给予团队很多创作灵感,得益于这一方水土的滋息,加上每一位团队成员凝聚成心、迎难而上的不懈努力,让吉艺团队一往直前,终见花开。”郭春方说。

据介绍,设计团队由学校的青年教师和学生组成,学生也来自学校不同分院,设计、新媒体、动漫、音乐,在团队协作的时候,只有合作时工作环节的区分,没有上下级的感觉,大家都以平等的姿态进行讨论和研究,在各自的环节上展示自己的专业所长。

“工作量下达的时候、得到修改意见的时候,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从自己的角度消化问题,减轻团队其他成员的压力,保证不掉队的前提下同时超额完成任务,大家互相补台,草图的快速呈现弥补了三维修改周期长的不足,三维的空间准确性加大了平面表现的精度等等。”他说,大家都是努力使这个形象逐渐趋于完美,加大成功的砝码,没有互相推诿埋怨,只有协作共赢的精神。

据了解,这个团队是北京人民大会堂吉林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60周年、70周年首都群众游行吉林彩车,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林馆等多项国家重大设计项目的参与者,是有着鲜明国际视野、在专业领域具有前瞻性思维与敏锐洞察力的新锐力量。

吉祥物的诞生,集结着设计团队的智慧与力量,每一个成员都承担着不可估量的任务量,他们通力配合,将各自所长发挥到极致,在严苛的工作条件下,日复一日。有连续几天几夜未曾合眼的疲惫,有灵感突现时的兴奋,有往返北京20多次的艰辛,有方案反复推敲的迷茫,还有最后宣告成功激动的泪水,这一切,都是一个团队凝心聚力、拧成一股绳的力量。

创作过程一波三折 从6000件作品中脱颖而出

“雪容融”的原创设计是吉艺大四年级学生姜宇帆,在征集最后的三天,她在导师的提点下,选择了最具中国特色的中国结和大红灯笼作为创意素材。

姜宇帆说,冰雪文化对于吉林人就是日常生活的内容,它渗透在吉林人的骨子里——吉林冬天周期长,冰雪文化的历史悠久,同时冰雪活动的种类丰富。吉林人不畏寒冷的体魄和拥抱冰雪文化的生活热情,这些都在各种层面上提升了她对冰雪文化相关设计的敏感度。这种对家乡的热爱情感自然而不做作,设计发于心显于笔,对冰雪文化的理解既有深度同时又能够平易近人引起受众群体共鸣,这些都是地域优势在冰雪文化设计上的体现。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领悟和体会,让这个土生土长的东北女孩打开了创作思路。

“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性符号进行了艺术处理和优化整合,设计出了一套极具中国特色的‘吉祥如意’方案,也就是‘雪容融’的创意雏形。”她说,灯笼,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是欢乐喜庆节日气氛和 “瑞雪兆丰年”美好寓意的完美结合。

吉祥物的创作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后的拨云见日。

郭春方介绍,在一年前召开的冬奥会吉祥物征集吉艺专场宣讲活动之后,开始进行校内部署、征集设计作品,一个月后,团队向冬奥组委递交了101篇作品。在全球征集的近6000件作品中,吉艺有2件作品进入前十名,其中名为“吉祥如意”的中国结、中国灯笼形象位列三甲,并进入下一轮的修改。

3套不同方案及62张草图提交组委会

郭春方也讲述了他带领团队赴京参加第一次修改方案的故事。

参加修改方案会议的时候,收到冬奥组委专家给予“仅保留原创属性,重新设计形象”的意见,这就意味着整体的形象设计都要从零开始。

虽然如此,但是团队成员并没有气馁,当日便返回了长春,与此同时,在第一时间成立了“吉艺1.25冬奥吉祥物项目组”,进行新一轮的修改。

“18天后,我们团队带着3套不同方案及62张草图再次来到北京进行提交,冬奥组委提出建议,挑选1套方案和6张草图,进行继续的修改与深化。”他说,看到这样的结果,团队满怀信心,继续前行的时候,遗憾地收到冬奥组委取消吉艺“中国结”形象设计的通知,落选的消息让大家十分失望,却没有退缩,将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投入到了灯笼形象的设计上。

  防止泄密将工作室变成模型加工厂

接下来的两个月期间,吉祥物属性又在“灯笼”“老北京鸽子”“鹿”之间多次进行转换,方案每日都在自我认可与否定之间摇摆。

就在这一焦灼的阶段里,团队迎难而上,最终在5月28日,冬奥组委会告知“灯笼宝宝”整体方案得以确定,项目可以进入到下一阶段。

6月15日,在设计方案确定后,团队又收到冬奥组委考察模型制作的新任务,为了消除泄密风险,确保万无一失,团队决定自行完成模型制作。于是,1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又变成了临时模型加工厂,3平方米的阳台改装成了喷漆房。在两次模型递交后,得到了冬奥组委肯定的反馈。团队成员们努力着、坚持着,信心满满地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郭春方介绍,2019年8月21日,北京冬奥组委正式通知设计方案被采纳。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看着这只点亮梦想的灯笼宝宝,大家难掩激动与喜悦之情,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如今,“雪容融”已与世界相见,这不仅是一个结果,更会是一个开始,吉艺团队也会就此踏上新征程。

“面对未来,吉林艺术学院将结合吉林地域特色的优势资源,对冰雪文化内涵深度开发,全力支持2022北京冬奥文化艺术活动,助推中国冬奥文化事业的新发展,并着力于建立吉林冰雪文化的全球性共识。”他说,相信“雪容融”在点亮中国、点亮世界的同时,也一定能够点亮吉林冰雪文化的振兴与发展,照耀着吉林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越明 文/图 摄像 冯云鹏

  • 上一篇:吉林省高校“新文科建设”座谈会 在吉林外国语大学召开
  • 下一篇:长春市2019年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义诊活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