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榆县乌兰花镇乌兰花村和春阳村,每家每户都或挂或摆着一个192字的三字经,它就是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传家宝和座右铭的《村俗民约》。
“有了《村俗民约》,村民们自我评比、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思想意识明显提升,整个村的风气都转变了,脱贫工作更好开展了。”驻村第一书记王学范说起《村俗民约》实施后带来的新变化,满是感慨。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自公安厅在通榆县乌兰花镇乌兰花村、春阳村开展脱贫攻坚包保工作以来,针对当前农村婚丧嫁娶盲目攀比、大操大办等陈风陋习比较普遍,一些村民自私自利、不讲孝道和酗酒、赌博、懒惰成性,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的实际,在全力抓好贫困户精准扶贫脱贫等各项扶贫措施落实的同时,重点潜心谋划实施了民风打造系统工程,打出了“立村约、讲操守,比学评、见行动,弘民风、铸村魂”系列组合拳,取得了明显成效,谱就了扶贫、扶德、扶志工作的绚丽华章,真正“立”出好景象,“约”出新风气,领唱脱贫奔康新歌。
立村约 改陋习
“在乌兰花村新发屯宣讲《村俗民约》结束时,六十多岁的周玉清大嫂在现场唱起了《社会主义好》,当唱到‘共产党好’时,她的声音哽咽了,我的眼睛也湿了。”王学范回忆说。
为传祖训、承民俗,固根基、求永逸,驻村第一书记王学范和扶贫工作队结合脱贫攻坚相关工作,将思想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法制建设、平安建设、层组织建设、理想信念教育等涉及农村做人做事的基本内容融入《村俗民约》,使《村俗民约》内容即具有历史脉韵,又符合时代特征。
同时,为保证《村俗民约》深入人心,王学范等人利用农闲时间以屯社为单位,组织了20余次集中宣讲,听讲群众达2200余人次,并将《村俗民约》制成精美座牌和漫画版式的《<村俗民约>释义》挂图发放到每家每户。在乌兰花镇中心校的协助下,将《村俗民约》录制成童谣,用农村的大喇叭经常播放,使之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深受群众欢迎。
树模范 促进步
为推进《村俗民约》真正落到实处,鼓励村民弘扬传统美德,为人质朴向善,尊老爱幼,勤劳致富,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决定自2016年始每年年度组织一次“模范家庭”评比表彰,并制定出台了活动的实施意见,对评比条件、内容、方法等都做了具体明确。
在充分酝酿基础上,专题召开村代表大会,经民代表提名、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确定拟表彰名单。2016年12月27日,乌兰花村、春阳村两村共同召开了村民大会,对乌兰花村李洪波等30个、春阳村陆明华等18个共计48个“模范家庭”进行了隆重的表彰奖励,颁发了奖牌、奖品。
2017年3月14日,省扶贫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副省长隋忠诚视察时,对“乌兰花村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2017年4月10日,省公安厅《立村约弘民风铸村魂着力谱就精神扶贫新华章》的做法,作为全省4个顶级经验被省扶贫办推报到国家扶贫办。2017年6月4日,通榆县委、县政府在乌兰花村召开现场会,在全县进行大力推广。
造氛围 更和谐
如今,一块块闪亮的奖牌挂嵌在模范家庭的临街大门上,已然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随之而来的是村民们的衣着、庭院逐渐干净了,举止讲究了。在乌兰花村、春阳村以及附近的陆家、迷仁等村,赌博、酗酒、邻里矛盾、家庭纠纷的少了,邻里友善,奋发有为、勤劳致富的多了。
近几年乌兰花村永安屯村民周全夫妻,依靠勤劳和科技实施庭院香瓜、白菜两茬种植,每亩纯收入超过2万余元。不过,这本“生意经”周全始终不向他人说。“当时就是担心种植户增多互相争市场。当了模范后,感觉责任大了,在王书记的帮助下,组织了14户村民成立了香瓜种植合作社,共同在自己院内种了15亩香瓜。”周全对记者说,“为了让香瓜卖个好价钱,王书记是长春、通榆来回跑,估计今年平均每户能多收入2万元。”
《村俗民约》和模范评比在乌兰花村、春阳村两村吹进了一股强劲的“新风”,唱响了一首优美的和谐“新歌”。乡村变美了,邻里和善了,子女孝顺了,村民富裕了……
吉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星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