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间里,黄维祥和工人们一起检查着机床加工工件的精度,无数次地研究着问题所在。作为一汽数控设备维修专家,他对技术的不懈钻研,对原理的不断探究,这股劲头助推他走上技能的前沿,成为一汽解放事业本部传动事业部轴齿厂高级维修电工技师,也是一汽数控设备维修不可或缺的专家型人才。
为弄懂一个原理 常通宵达旦
1988年,黄维祥,走上工作岗位,做了6年电工。2000年,企业效益不好,开始减员增效。黄维祥就处于下岗的边缘。为了能留在岗位上,他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于是他开始拼命“充电”,而立之年考上了长春职工大学夜大机电一体化专业专科学习。每天骑自行车3个小时往返于家、单位、夜校,3年1000多个夜晚的坚持学习,他的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黄维祥有三个“法宝”,除了学习,还有练习、积累。为了弄懂弄通一个原理,他经常通宵达旦,坚持看一遍不行看两遍,两遍不行看三遍,积极请教老师,直到弄懂弄通。他把大量的业余时间用在了看书学习、做笔记上。迄今为止,他已记了60多本学习笔记。
重大设备改进改造中屡建奇功
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黄维祥在实现重大设备改进改造,创新创造过程中屡建奇功。
“EEN-400匈牙利数控车床是1986年从匈牙利引进的,一共6台。但随着使用时间长了,电气元件老化,稳定性也下降了,故障率越来越高。而且机床厂商更迭和产品更新换代,备件异常缺乏。”黄维祥说,到2006年底,已有4台被迫停产下线,几近报废。
黄维祥提出自己来维修,于是自己设计图纸、编逻辑控制图,经过半年时间的摸索,功夫不负有心人,改造后的EEN-400匈牙利数控车床操作灵活,各项指标均满足原设备相关技术要求。
2013年,长春市齿轮厂“搬家”,在“搬家”途中,由于车辆晃动,一台数据磨床的电池掉落了,结果厂家系统参数全没了。“当时我们正赶制一批特种车,必须抓紧修好,否则订单就不能按时完成。但如果找外国专家,费用得近30万。我们决定自己修。最后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系统,找回了所有丢失的参数。”黄维祥说。
传承技能 培养人才
人才的培养需要随时传承,黄维祥在实践中时刻不忘对身边员工的培养锻炼,重视对经验的积累和传承。他经常说,“我一个黄维祥的能力再高,发挥的作用毕竟也是有限的,无限的能力是为企业培养十个黄维祥,甚至是一百个黄维祥才好”。
2015年,黄维祥在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创建“黄维祥机电一体化”工作室,做到校企联合、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共同发展,担当长白山技能名师的社会责任,为一汽、长春市总工会、吉林省总工会和长春汽车高等专科学校培养数控维修人员及学生1500多人次。
2017年,“一汽黄维祥(专家)创新工作室”建立。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技术转化、技术传承四大功能模块。通过培训、实战、模拟、体验,将学员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水平,最终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制定快速数控维修方法、课程标准培训学习实战,模拟,体验。让学员现学现用现改进,知识转化为技能,从根本解决了企业和学校人才培养问题,每年为公司培训400多人次。
历练多年 从普通维修电工成长为专家
2003年,黄维祥进入了同岗位人人羡慕的数控维修技术培训班。2008年,他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机械行业职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大赛,获得全国第七名的好成绩。2009年,他代表吉林省参加“李斌杯”第三届全国职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技能大赛,被国家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2009年以来,经过他改进改造的备达130余台,攻克的备维修技术难题300多项,制作60种数控机床软件的备份,为企业节创价值1500余万元。
2016年,黄维祥创新的“机床按需自动供油润滑控制方法设计与应用”项目获得成功,获得了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经过多年的历练,黄维祥已经从一名普通设备维修电工,成长为可以驾驭数控设备维修的专家。
吉网 吉刻APP记者 曹逸群 摄影 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