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9个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来临之际,吉林省公安厅联合省防范和打击金融诈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以“与民同心 为您守护”为主题,在长春市人民广场举办了现场宣传活动。
活动期间,广大经侦民警、金融部门机关干部深入商圈街头,以布置展板、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广大群众传授辨别经济犯罪技巧、讲解防范经济犯罪常识、宣传打击经济犯罪成果。
据悉,2017年,全省公安经侦部门全年立经济犯罪案件364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338名,挽回经济损失28.9亿元。
打击金融领域犯罪工作中,全年共立案124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23名,涉案金额52亿元。
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专项工作中,共立侵权假冒案件613起,发起集群战役2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63名,挽回经济损失1.2亿元。
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工作中,全年共立非法集资、传销案件5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00余人,成功查处“善心汇”“五行币”等一批大要案件。
“猎狐2017”专项行动中,先后从韩国、新西兰等国家缉捕、劝返一批潜逃境外多年的经济犯罪嫌疑人。
打击假币行动中,全省公安经侦部门共立案3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缴获假人民币845万元,警银收缴比124.8%。
打击虚开骗税专项行动中,全省共立案207起,破案153起,价税合计50亿元。
七种非法集资形式以及七种防范方法请大家看好
七种常见非法集资典型形式
据悉,有关部门发现有以下七种新的典型形式:
一是假冒民营银行的名义,借国家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机构的政策,谎称已经获得或者正在申办民营银行的牌照,虚构民营银行的名义发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
二是非融资性担保企业以开展担保业务为名非法集资,发售虚假的理财产产品和虚构借款方,以提供借款担保名义非法吸收资金;
三是打着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旗号,假冒或者虚构国际知名公司设立网站,并在网上发布销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开发高新技术等信息,虚构股权上市增值前景或者许诺高额预期回报,诱骗群众向指定的个人账户汇入资金,然后关闭网站,携款逃匿;
四是以“养老”的旗号非法集资,主要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年群众"加盟投资”,或是通过举办所谓的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兔费旅游、发放小礼品方式,引诱老年人群众投入资金;
五是以高价回购收藏品为名非法集资,以毫无价值或价格低廉的纪念币、纪念钞、邮票等所谓的收藏品为工具,声称有巨大升值空间,承诺在约定时间后高价回购,引诱群众购买,然后携款潜逃;
六是互联网投资中介平台(P2P),虚构投资项目,私设资金池,违规自融自担,宣称风险备用金由银行监管但却未充分披露相关监管信息,以高息为诱饵,进行集资诈骗;
七是通过发布广告、举行财富讲座、散发传单、微信、博客、电子邮件等形式,以销售理财产品、基金产品等为载体,承诺高收益,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
七种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的方法
非法集资形式多样和手段不断出新,使得非法集资行为越来越难以识别。省金融办提醒广大市民,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识别和防范。
一是核实工商登记。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工商登记资料,查明相关企业是否是经过法定程序注册登记的合法企业。如果主体身份不合法、不真实,则是欺诈。
二是看投资回报。对照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是否过高,多数情况下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投资陷阱。根据法律规定,民间借货的年利率超过24%不受法律保护。
三是核查相关信息。通过政府主(监)管部门网站,查询相关企业是不是经过国家批准的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发行公司股票、债券,是不是国家规定的股权交易场所等,如果不具备发行、销售股票出售金融产品以及开展存贷款业务的主体资格而发行公司股票、债券,就涉嫌非法集资。
四是看是否阳光操作。很多非法集资行为具有隐蔽性,通过亲戚朋友互相介绍,再发展下线,形成一个吸收资金的网络,不签订正规合同,也不开具凭据,承诺返利,但不履行承诺;或编制所谓“好项目不敢在市面上公开出售,而在地下操作”,诱惑群众购买。
五是了解投资的资金去向。正规的投资项目都清楚地说明吸收资金的用途,投资者也能够了解自身的钱投出去到底干了什么。而非法集资吸收的资金,存入资金者很难知道其投资的钱干了什么。
六是关注、查询媒体报道。一些影响较大的非法集资犯罪,相关媒体多会进行报道,要通过媒体和互联网资源,搜索查询相关企业违法犯罪记录,防止不法分子异地重犯。
七是咨询法律相关专业人士。对亲朋好友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要多与懂行的朋友和专业人士商量,审慎决策。
吉网 吉刻APP记者 吕孟阳 通讯员 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