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著名的中共党史学家,是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是中国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德荣。对于郑德荣先生自己而言,他更是一名中共党员。2018年5月3日,93岁的郑德荣教授因病逝世,病床上,他亲口对学生说的最后一个完整的词是——不忘初心。
郑德荣教授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县的一个邮局职员家庭,自幼学习勤奋刻苦,爱好习作,1948年入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前身)学习,1952年提前毕业留校任教,1983年被教育部评为教授,198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对于很多人来说,60岁意味着退出职业生涯,而郑德荣教授以此为起点,60岁开始培养博士,出版著作,90多岁高龄的郑德荣教授仍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在人生最后一段时间,依旧把教书育人填满到自己全部的时间里……
生活和工作融为一体
邱潇是郑教授带的一名博士生,从他眼中可以看到来自于师门传承的同一种坚定,“先生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开始思考如何将文章的架构、党的新政策等等贯穿到研究的领域中。”邱潇说,每当郑教授思考出一些新的东西,会叫学生们来到家里一起探讨研究,已是90岁高龄的他还会与青年教师和学生畅谈毛泽东思想研究,侃侃而谈两个小时兴致不减,“我在学术上取得的成果基本都是和先生一起探讨研究形成的。”在郑德荣教授眼中,生活和工作是一体,而他的学生于他而言,更像是自己的孩子。邱潇对记者说,2018年4月,当他来到医院告诉郑教授他的博士论文通过外审并取得政法学院最高分时,已经不能说话的郑教授欣慰地流下了两行泪水。
郑德荣教授学生邱潇
老骥伏枥 90岁高龄仍为学生作报告
郑德荣先生从教67年,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在最后的两年间,90岁高龄的郑德荣教授为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生们作了四次报告,每次的报告都是由政法学院团委组织。“郑先生对待这件事情非常严谨,每一次他都会先联系我询问学生们希望听什么,提前调研好学生需要什么,作完报告后,先生还要认真听学生有什么反馈。”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团委书记吉喆说。
病榻上反复修改论文
郑德荣教授毕生致力于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诸多领域的教学研究。90岁后,郑德荣教授将研究方向拓展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上,并发表了多篇高水平成果。住院期间,郑教授仍在病榻上反复修改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理论研讨会的入选论文,临终前两天还在听取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心得体会。“对于先生的学生们而言,这一切是对我们最好的教育,先生的精神是我们最大的指引。”吉喆说。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团委书记吉喆
16字座右铭 牢记于心
郑先生的每一位学生上的第一节课学习的都是16字学风:理想、勤奋、毅力、进取、严谨、求实、探索、创新。他将坚定的信念融入学术,将教书育人融入生活,将研究创新融入生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一直以顽强的毅力攀登学术高峰。5月5日,中共东北师范大学委员会正式下发关于向优秀共产党员郑德荣同志学习的决定,“政法学院将按照学校下发的学习决定,制定学院相应的学习方案,不只学习郑先生的治学,更要学习郑先生的精神,以及郑先生在教书育人上的方式方法,以合格接班人的标准培养我们的学生,我们将会把郑先生对我们的鼓励转化为行动。”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党委书记齐仁庆说。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党委书记齐仁庆
吉网 吉刻APP记者 崔佳 摄影 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