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吉林新闻

吉林大学多措并举推进人才工作 取得良好成效

时间:2018-06-05

  2018年2月,吉林省出台“人才新政18条”,政策针对性强、含金量高、惠及面广、激励作用大,是我省有史以来政策力度最大的一次。吉林大学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发展目标,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汇聚优势资源,强化平台建设,构建“渠道-保障-平台-环境”高度融合的人才引育体系,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人才队伍。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时代背景下,吉林大学人才工作与国家教育科研事业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取得了一系列工作进展。

  近三年新增各类“国字号”人才138人次

  据了解,吉林大学现有各类“国字号”人才共计278人次。最近三年,学校累计新增各类“国字号”人才138人次。2017年,学校新增51人次(含双聘院士)。其中,双聘院士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专家1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高端外国专家4人。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多项制度加强沟通

  吉林大学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成立了人才与学术工作领导小组,为吉林大学研究审议关于人才与学术重要事项的工作机构,负责学校人才战略规划和人才制度建设工作,2017年领导小组工作组会议共召开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119项议题。

  2017年6月,学校印发《吉林大学学校领导直接联系人才制度》,通过“书记面对面”、“校长有约”、“人才工作交流会”等平台,拓宽建言献策渠道,密切沟通联系。7月,制定《吉林大学海外引进人才专题培训实施方案》,组织了首期海外引进人才赴井冈山开展专题培训,共有29名海外引进博士参加了培训,其中5人现场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此外,吉林大学组织学习黄大年系列活动,把学习活动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学校快速发展结合起来,同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并于今年5月23日成立“黄大年班”,将大年精神薪火相传。

  建立国际化引才用才机制 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为营造更加与国际接轨的制度环境,最大限度激发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吉林大学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政策制度体系,先后出台《吉林大学人才引进办法》、《吉林大学高层次人才考核实施办法》,实行既符合国际通行标准又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预聘一长聘”制度,系统性整合了校内各类人才项目,设立了“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优秀人才”、“海(境)外博士”5类全职岗位和“柔性引进人才”兼职岗位,在评价体系上采取国际通行的同行评议方式。

  拓宽海外人才引进渠道 44位海外青年学者访问

  为进一步加强从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吉林大学将“海外人才招聘会”和“青年学者论坛”作为海外人才引进的重要渠道。2018年以来,学校已在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地区)举办了8场“海外人才专场招聘会”,逐步建立“海外人才招聘工作站”。

  同时,吉林大学举办了近20场“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论坛季活动,邀请了共计44位海外青年学者来校交流访问。加强宣传平台建设,加强与《Science》期刊合作,进一步加大引才工作的宣传力度。

  构建人才发展支持体系 全方位完善人才基本需求

  聚焦中青年人才发展的核心需求,实现精准供给。在学校《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吉林大学青年教师海外学术研修实施办法》《吉林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学校于2017年出台了《吉林大学“培英工程计划”实施办法》。

  在第一批遴选工作中,吉林大学选拔了27名具有发展潜力和国际对话能力、有实力冲击国家重要人才项目的青年教师,支持其赴世界排名前100位大学或国际顶尖学术大师的科研团队,进行为期1-2年的科学研究。结合吉林省“人才新政18条”,吉林大学在人才服务方面打出“组合拳”,建设790套周转房和22套高层次人才公寓,完善人才在就医、配偶就业、子女就学以及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安家补助等方面的基本保障,加大科研经费、科研团队和科研用房等学术资源的支持力度。在国家级人才项目申报方面,为校内申报人提供个性化辅导与精准化支持,组织多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申报指导会和评审指导会,邀请院士、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向申报人面对面传授技巧和经验,现已形成涵盖函评和会评全过程的“文本辅导-通讯辅导-专家现场辅导”的支持体系。

  成立了“人才与学术特区” 搭建人才事业发展平台

  为进一步促进校内人才发展,打造更优质的事业发展平台,学校成立了“人才与学术特区”。中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地是以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的战略性平台,是学校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区。2017年6月,国家外国专家局与学校共建“吉林大学中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地”,成为国家外国专家局与高校合作共建的首个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地。

  吉林大学在基地的框架下又专门成立了汇聚世界顶级科学家的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推动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的长足发展。目前,实验室共有两位外国科学家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实验室各科研团队共发表论文29篇,其中Nature、Science、Cell及其子刊论文5篇,PNAS、JACS等专业顶尖期刊论文4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等国家级重要重点项目7项。2018年2月,实验室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得国家级平台认定。

  营造“大环境”树立“小气候” 良好氛围留人才

  吉林大学副校长郑伟涛表示,吉林大学将继续打造一流的引才渠道、支持保障、发展平台、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围绕学科布局发挥好人才引进和人才发展工作的主体作用,营造学校良好的“大环境”的同时,协助学院树立优越的“小气候”,形成全校上下浓厚的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努力实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理想信念留人”。

  吉林大学未来计划举办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推动11个一流学科(群)建设单位赴欧美发达国家举办15场海外人才招聘会,加强在《Science》期刊等主流平台的宣传力度,加强与海外合作高校、校友组织、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同时结合吉林省“人才新政18条”,进一步加强实验空间、科研经费和研究生指标等核心资源的协同保障作用,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科学、动态、高效的资源配置机制。在加强学术大师汇聚作用和传帮带作用的同时,发挥好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地、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科研机构的平台作用,利用好“培英工程计划”等校内人才培育项目的引导作用。并且逐步实行国际化的人才聘任、管理、激励模式,抓好学校人才政策落实,稳步推进“预聘一长聘”制度,实现新老人才体系的稳步衔接。

  吉网 吉刻APP记者 贾子尧

  • 上一篇:《最后一球》定档暑期 为俄罗斯世界杯献礼
  • 下一篇:名师在线(八):高考答文综历史题时得注意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