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吉林新闻

我和汽博会的独家记忆

时间:2018-07-20

  “2018年7月13日,第15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据了解,本届长春汽博会以‘智能网联,引领汽车新生活’为主题,以‘引领汽车未来,展示汽车文化,促进汽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为宗旨,总展览面积达22万平米,参展企业140家以上,参展品牌150个,展车数量1380辆......”

  深夜,坐在写字台前敲打电脑,整理着上午采访汽博会组委会的相关内容。从业14年,习惯了在夜晚敲击键盘,因为只有这个时间能让我集中精神,专心写稿。但是今天,不知怎的,我的脑神经不受控制地把我一直往回拽,让我回忆起那些年,我们一起采访过的汽博会。

  初识汽车行业

  2004年9月,我大学毕业,放弃了当老师,选择到报社当记者。报到那天,领导问我喜不喜欢汽车,了不了解汽车,我一脸蒙蒙哒,领导手一抬告诉我去汽车部报到。就这样,我凭着认识“捷达”和“奥迪”,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汽车行业记者。

  上班的头几天当然是要恶补汽车知识,首先就是要把车标认全。挂着双“W”的准确叫法是“一汽-大众”,挂这个标志的不光有“捷达”,还有一个叫“宝来”的。“丰田”的圈里是椭圆形,“本田”是个“H”,知道“奔驰”“宝马”,但是在路上却很少见到它们。好不容易把这些车标都混个脸熟,一大推专业名词和英文缩写又来袭:扭矩、轴距、转速、ABS、EBD、ESP……你可能会问,报社领导也太不严谨了,找个“一问三不知”的做行业记者,可我也要问问你,2004年同样是在汽车工业的摇篮里长大的人,对汽车又有多少了解呢?

  给自己的一份大礼

  2005年年初,在汽车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听到最多的就是“汽博会”三个字。部门领导和几位“前辈”似乎有写不完的采访提纲和做不完的活动方案。连我这个对汽车“略知”的新人也被编入采访阵营,第一次参加这么盛大的展会,写这么重要的报道,我简直如临大敌一般。领导看我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就让前辈带着我先跑跑组委会的新闻发布会。我记得很清楚,开会那天,我把汽博会主题在心里背了十遍,“振兴东北、名车驰骋”。

  7月的长春骄阳似火,汽博会如火如荼地举行了。看着那么多西装笔挺的“老外”挂着参展证、媒体证在我身边来回来去地走过,我第一次感觉到作为长春人的骄傲。进入展馆,各个展位的参展商好像都把音量开到最大,音浪一波波袭来,吸引着记者们的“长枪短炮”,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新车发布会,一台台被擦得铮亮的展车,让我一次次瞠目结舌,眼睛明显有种“不够用”的感觉。

  那年,是长春举办的第四届汽博会,较前三届相比规模大、层次高、车型全。有27个国家和地区近1000家企业参展。展会共签订内、外资项目9个,总金额达18亿元,展会交易额达4.87亿元,比第三届增加321.25万元。我想也就是在那时,我对汽车才真正有了感觉,我知道我递出去的每一张名片,不仅代表我的报社,更代表我是长春的汽车媒体。同年的圣诞节,我送了自己一份大礼——驾驶证。

  “安全无事故驾驶4年”

  2009年,被同事戏称“安全无事故驾驶4年”的我,在第六届汽博会上提了一台心仪已久的车(避免广告嫌疑,在此不提品牌)。那款车在当年的汽博会上大卖,开展第一天订单已经过百,提车排期已经到1个月以后。可见国际金融危机并未影响国内外企业来长春参展和洽谈的热情,展会期间,共签订内外资项目20个、签定金额33.5亿元;销售汽车5028辆,比上届增长39.3%;交易额8亿元,比上届增长31.4%。展会带动相关产业收入106亿元。

  每两年改为每一年

  2010年,汽博会从每两年一届更改为每年一届。也就是从那年起,长春人每年都像盼过节一样盼着汽博会的到来。

  转眼间,第15届汽博会已经拉开大幕,我又以“东道主”的身份招待来自全国汽车圈的好朋友。14年参加11届汽博会,展会参加的多了,车反倒看的少了,每年的媒体日我们都拿着早就整理好的行程表奔走于各个展台的发布会,有些甚至刚看到新车揭幕,就又要赶往下一个展馆。今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一汽建厂65周年,长春汽博会进一步突出国际性、引领性、观赏性、体验性、综合性等特征,将以展览、节庆、活动、论坛等多种形式,整体策划,全面布局,让国内外参展商更好地感受了长春的汽车文化,我也与他们一起,再次见证了长春汽博会的空前盛况。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王晓东

  • 上一篇:联赛间歇期补强初见成效 周六主场战鲁能将检验亚泰成色
  • 下一篇:您有一份今日天气预报!请查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