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避暑休闲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在省政务大厅召开,吉林省旅游发展委副主任陈守君介绍了有关情况,吉林省旅发委规划项目处处长金振林、宣传推广处处长张纪军出席本次发布会。
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避暑休闲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吉发〔2018〕21号,以下简称《避暑意见》)。《避暑意见》共分3个部分,15个方面,旨在立足于优良的生态环境,利用好全域温润清爽的战略性气候资源优势,重设起跑线,发展新经济,创新推进避暑休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总体要求。
主要包括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是创新提出发展避暑休闲产业的“五大原则”。即: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绿色发展、文化生成、四季融合。
二是创新谋划避暑休闲产业的框架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于“三季应一夏”的时间优势,着手于“三带一二”的避暑新经济,着实于“山水林田城”的发展空间,着眼于“旅居新人口”的战略高度,统筹推进“一山引领三江、名城带动全域”的发展格局,全力营造“宜游、宜养、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系统构建“特色鲜明、创新驱动、功能完善、交叉融合”的现代避暑休闲产业体系。
三是创新确立避暑休闲产业的目标体系。到2022年,基本建设成为国内首选的避暑休闲名省、新兴旅居大省、国家避暑中心,特色鲜明、系统完善的避暑新经济初步显现。实施“百千万避暑产业活力工程”,培育百家国内外知名避暑休闲领军企业、千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万名双创人员参与发展。产业综合收入超万亿,各类产业集聚区达到30个、基地50个,建成10个以上避暑名城,打造20个以上特色避暑名镇;年避暑休闲过夜游客达1亿人天,省外、境外到吉旅居人口达100万人;避暑康养、旅居、研学三大新兴业态行业集中度超过30%;引进高水平创新团队50个,高端双创人才新增1000人以上;避暑产业创新科技投入比例大幅提高。全省形成名山引领、名城带动、多链联结、区块融合的全域避暑空间新格局;“三季应一夏”的时间效应充分释放,形成“22℃的夏天”品牌形象和“避暑到吉林”的市场号召力。
(二)注重避暑休闲文化的挖掘。
有对于吉林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新中国工业文化、黑土地农耕文化等传统文化的深耕;又致力于推进避暑休闲与时尚文化相生相促、相辅相成,大力弘扬消夜、美食、运动休闲、时尚艺术、音乐娱乐等新风尚;还有对于吉林地处东北亚核心区域的多元文化的挖掘,对于以“低温养生”为核心的新型避暑休闲文化的培育。同时,突出打造延边州《阿里郎花》、吉林市《梦回乌拉》和省歌舞团《人·参》等演艺品牌;支持和鼓励全省各地拍摄宣传片、纪录片,创意开发以避暑休闲为题材的出版物、游戏、动漫和微电影等,做大旅游载体平台。
(三)注重多样化避暑休闲产品供给。
优化提升“四大”传统业态。1.打造长白山山地避暑新标杆,建世界避暑名山,规划统筹城镇发展,全域协同创新发展;2.丰富拓展滨水避暑,统筹沿江综合开发,创新开发滨湖避暑,打造西部草原湿地生态旅游带;3.加快开拓森林避暑,强化政策推动功能转换,增强森林新业态供给,加快传统森林业态升级;4.提质升级乡村休闲,转型增值休闲农业,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突破发展“三大”新兴业态。1.优先发展避暑康养,做“精”医药康养,做“特”温泉康养,做“活”运动康养,做“优”美食养生,做“大”康养集聚区;2.重点推进研学旅行,建设一流研学基地,开发特色研学产品,提升研学运营能力;3.引导激发避暑旅居,实施“一去三引”战略,释放资源共享经济。
(四)注重避暑关联产业发展。
积极拓展产业链条。大力推动产业要素集聚,由游客聚集、引导消费聚集、促进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力培育“避暑旅居+服务创新产业链”,进一步引导旅居人口就业创业;大力推进“避暑康养+医养+食品+产品制造产业链”“避暑运动+节事赛事+装备制造产业链”“避暑休闲+电子商务+特色产品产业链”。
重点强化“三大”产业支撑。1.加大人才智力供给,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快培养一批康养、医养、运动、林业、地产转型、红色、工业、乡村旅游等紧缺服务人才;2.强化激励科技创新,技术整合产业创新,提升信息科技发展水平;3.扎实补足基础短板,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旅游集散体系。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刘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