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下发全省。意见提出,在脱贫攻坚期间,对15个贫困县(市、区)农村中小学工作的在编在岗教师给予每月300元或500元的生活补助。
专职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干部数量不低于全校师生人数的1%,专职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分别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1:350、1:4000的标准配备,配齐少数民族辅导员。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将每年9月定为师德教育宣传月,以“七一”、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为契机,推行教师宣誓和师德承诺活动。注重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的监察监督,严格师德考核,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筑牢师德底线,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问题。
省属高校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服务期调整为6年。
支持师范院校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师范生教育实践累计不少于半年。
探索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改革,提升校长管理专业化水平。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加强中小学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支持优秀教师和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培养造就一批在基础教育领域发挥模范引领作用的名师名校长。
创新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前移培养起点,大力培养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
编制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充分考虑民族地区、山区、湖区、牧区、寄宿制学校等增编因素,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
逐步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县级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和岗位总量内,按照课程方案、班额、生源以及学校布局调整、交流轮岗等情况,调剂使用本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有效解决县域内、校际间、学科间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
全面实施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依托省级教师教育基地,逐步将修习教师教育课程、参加教育教学实践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新入职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
结合各级别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差异,适当调整和优化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在增设正高级教师常设岗位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中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岗位比例3%左右,逐步使我省中小学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设置高中达到40%、初中达到30%、小学达到20%、幼儿园达到10%。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参评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在乡镇及以下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连续工作满25年的,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推荐参评正高级教师,连续工作满20年的,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推荐参评高级教师。
突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确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保障和管理。
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同步联动机制,按照国家现行工资管理的相关规定,在核定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将当地公务员上一年度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出同年度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部分,作为增量纳入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总量内核定,并随学校所在地同一隶属关系、同一财政发放渠道的公务员工资收入标准相应调整。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师倾斜。在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总量内,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核定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津贴标准每月不低于300元。逐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津补贴标准。
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认真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在脱贫攻坚期间,对15个贫困县(市、区)农村中小学工作的在编在岗教师给予每月300元或500元的生活补助。落实建设乡村教师周转宿舍政策,帮助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解决住房难问题。鼓励各地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让乡村教师住有所居。
民办学校要与教师依法签订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工资,保障其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权益,并为教师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培树全省“最美教师”“师德楷模”,做好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国家荣誉证书颁发工作,县(市、区)对乡村学校从教1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各地要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表彰奖励活动,并落实相关优待政策。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王小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