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吉林新闻

“同‘肝’共苦” 丈夫捐肝救妻感动无数吉林人 如今夫妻俩恢复得怎么样了?

时间:2018-09-25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前段时间,一则丈夫捐肝救妻的新闻刷爆长春人的朋友圈,很多人都被夫妻俩这种相守相依的情感所打动。相约走过三十多年,你是我的牵绊,我是你的臂膀。如今你病入膏肓,急需“换肝”救命,我无须思量,咱俩“同‘肝’共苦”,相扶走完余生。

  9月25日,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来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在肝胆胰外一科的病房内,我们见到了56岁的祝海石。现在距离他捐肝手术已经过去了一周的时间,目前他恢复得还不错,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祝海石告诉记者,他现在在饮食、行走上都没有什么问题,就是有点担心他妻子徐艳丽的情况,“我就是希望她一定要坚强,一定要挺过来,这么多好心人都关心着我们,所以我们要一起加油。”

  祝海石告诉记者,他和妻子结婚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三十年来,夫妻俩虽然也有磕磕绊绊,但是仍然非常恩爱,“这么多年了,我们早已习惯了对方,也接受了对方所有的优点和缺点,这也算是一种默契吧。”

  谈及到“捐肝”这个话题时,祝海石坦言,其实在手术之后,他的妻子曾埋怨他,指责他“不听话”。因为术前他妻子曾再三叮嘱他不要捐肝,因为害怕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也倒下。但是祝海石这一次没有听妻子的话,甚至也没有和家人商量,自己就做了决定。对此祝海石表示:“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也是我本能的一个反应。当时我妻子正躺在病床上,没有合适的肝源的话她就得死,我必须救她。”记者问道:“这一辈子你们俩做夫妻,您觉得值吗?”祝海石看着记者坚定地回答道:“值!”

  在不远处的肝移植监护病房内,祝海石的妻子徐艳丽就躺在那里。目前她整体上还比较虚弱,对于丈夫为她捐肝一事,徐艳丽除了感动,更多的还是自责,“本来我一个人受罪就够了,结果还连累着他也跟着一起受罪,唉。”谈到出院之后想做点什么的时候,徐艳丽的脸上也泛出了笑容:“我要是身体养好了,那我就和我老伴一起出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好好享享清福。”

  看到夫妻俩都恢复得挺好,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吉林大学肝移植中心首席专家吕国悦教授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他表示:“在术前我们其实也很矛盾,因为本身就没有合适的供体,只能选择这样的一个办法,一方面我们觉得有这样的技术储备,能够有这样的技术力量来保证手术的成功。所以我们医疗团队认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觉得有这样的技术力量,能够保证手术是成功的。另外我们觉得患者家属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希望,他们认为无论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家属都是接受的,这一点上给了我们医护人员很大的信心和力量。”

  另外吕国悦教授也表示,徐艳丽在一周之后体力将慢慢恢复,大概三四周之后就能达到出院的水平。

  据了解,这台手术也是吉林省实施的首例成人活体肝移植手术,在吉林省肝移植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吉大一院能够完成几乎所有类型的肝脏移植手术。

  看到这里,相信还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事情的始末,下面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就带您梳理一下事情发展的过程,带您重温丈夫“捐肝救妻”的感人一幕。

  图片中幸福的三口之家来自于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丈夫名字叫祝海石,今年56岁,妻子的名字叫徐艳丽,今年52岁。他们已经结婚30多年了。

  2014年,徐艳丽被查出患上肝硬化,从那之后她就一直靠吃药维持着病情。但是9月4日,徐艳丽却突然倒下了。那一天她觉得浑身无力,并很快陷入了昏迷中,家人迅速将她送到了吉大一院,随后被诊断为急性肝衰竭,唯一能救命的办法就是肝移植。

  据了解,急性肝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大面积坏死或严重肝功能损害,出现以黄疸、腹水、肝性脑病和凝血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它的主要临床特征是起病急,进展迅速。肝衰竭的病程共分为四度,徐艳丽被送到吉大一院的时候已经处于三度肝衰竭,可谓是命悬一线,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见此情况,吉大一院多方联系肝源,最终从长春、福州、上海三地联系到三个肝源。但是很遗憾,这三个肝源配型都不成功。眼看着妻子的病情日益加重,丈夫祝海石瞒着家人,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祝海石的儿子对记者说道:“眼看着迟迟联系不上肝源,而且我母亲还在昏迷中,我爸当时老着急了,他就背着我们自己悄悄做了许多体检,一项项的,就为了保住我妈的生命。”

  幸运的是,经过各项检查、评估后,祝海石的血型、肝脏都与妻子配型成功,符合捐献条件。这在吕国悦教授的眼中是相当“不容易”的:“她爱人的肝脏如果有稍许的脂肪肝,或者有影响肝脏的其他不利因素,我们可能都会迟疑。所以在供体的评估上首先要保证供体的质量要好,然后这两个人的体型都相当,肝脏的体积都相当,这些是非常不容易的。”

  事不宜迟,9月15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吉林大学肝移植中心首席专家吕国悦教授带领专家组、麻醉医生及护理人员40多人,紧急筹划、会诊、分析、预案、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下午一点半,徐艳丽和祝海石一前一后被推进了手术室。

  吕国悦教授带领团队分成两组,分别为二人做术前准备。9月15日14点30分,手术正式开始。在确保剩下的肝脏够患者丈夫使用的前提下,手术团队将患者丈夫祝海石的一块重为540g的右半肝精准切下,做重新的修整,以待活体移植。另一组团队中,专家们正在紧急有序地将病肝游离,做植入前的最后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后,显微镜下,吕国悦将切下来的宝贵右半边肝脏小心地植入患者的肝区。

  手术过程中,吕国悦教授主刀,在两个手术室来回穿梭,带领40多名医护人员终于为患者顺利完成了肝脏移植手术。患者管道血流通畅,胆汁开始分泌,肝功能重新好转。

  吕国悦教授回忆,这应该是他们做过最长时间的一台手术,共用了17个小时,“手术中有很多难点,这涉及到很复杂的外科技术,包括吻合血管的角度问题、宽度问题、技术问题,这个都是非常非常难的。对于我们而言,虽然我们之前做过儿童的类似手术,但是作为成人而言,我们还是第一例。所有说虽然技术是相同的,但是很多方面还是有差别的。我们在术中也临时做了很多调整,这在术前是没有办法预计的。”

  9月16日5点30分,吕国悦教授推开手术室的门,宣布手术成功!一时间,手术室外的家人们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一家人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拖着疲惫的身子,吕国悦教授来到了他办公室门口,发现他的门口摆满了花篮,这让他也湿红了眼眶:“看到之后真的觉得挺温暖的,我不知道这些花篮是谁送的,但是我很感动。我们平时总有器官移植的患者,这些患者跟我们之间的感情是很深的,因为他们能体会到在一台手术中我们所有的医护人员和幕后科室的辛苦,所以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应该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医务人员付出辛苦了,患者也是能看到的。”

  目前,祝海石和他的妻子徐艳丽都在恢复当中。以后的生活中,他们俩也将“共用一肝”“同‘肝’共苦”,正所谓“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让我们共同祝愿这对夫妻以后的生活能越来越好!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周守海 文/摄

  • 上一篇:@吉林人 这个国庆节加油没准还得多花钱!
  • 下一篇:【刘盈说天气】秋分过后 长白地区发布霜冻蓝色预警 吉林省部分地区气温降到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