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是一句也道出了农民生存状态的真谛,在农村,你家有多少地,决定了你家里生活条件,也决定了一户农民的生存状态。
辉南县位于我省东南部山区,永兴村更是在山里面,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讲,他们村所处地势沟沟岔岔,横看不成势,竖看不成型,村里耕地少,人均所占耕地更少。但是即便如此,永兴村的村民中有70%的人家存款达到了30—50万,家家盖起了新房子,年轻人也都过上了有车一族的生活。在农闲时,一家老小还能外出旅游,生活别提有多潇洒了。那么村民们致富的“法宝”又是什么呢?原来在辉南县永兴村,村民们有着不一样的“致富经”。
“我儿子大学毕业了,现在吉林大学读研究生,幸亏我种了烟,不然根本不可能供出来大学生,更别提读研究生了”,辉南县永兴村的村民庞绪龙兴奋地向记者讲述着多年来种植烟草给他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十多年前,庞绪龙刚刚开始种烟的时候,只种了几亩地,收获的烟只能骑着自行车送到农贸市场去卖,每次只能带四五十斤,半斤、一斤的用秤卖,价格也不好。有时一天只能卖几十块钱。那个时候,家里生活很困难,连电视都没有,村里的路也不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自从2008年烟叶种植合作社成立后,庞绪龙烟草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多,现在的种植面积都开始论垧了,今年的产量差不多得有1万多斤,估计最少也能卖十几万块钱。如今的庞绪龙早就告别了以前贫穷的生活,现在他们家不仅仅住上了新房子,还买了小汽车。农闲的时候,家人、朋友还一起开车出去旅游,周边大大小小的景区都留下过他们的身影。现在的生活,别提多滋润了。
站在自己的地头上,季有东告诉记者,他从1983年就开始种植烟叶。当时管理水平低,烟草品种也单一,当时他家只种植了一亩多地,三四千棵。全村当时一年才收入几千块钱。然而近二十年来,村里烟叶的种植得到了全面发展。现在种植面积达到了两万亩,年产量达到了500万斤,全村11各社,3800多口人,人均收入已经达到1.5万元。
仅仅依靠烟草种植,村民的腰包鼓了、视野开阔了、见识提高了,甚至身份都转变了。
提起辉南镇的烟草,已经退休在家的原辉南镇党委书记杨宝山就有说不完的话,当年带领村民们发展烟草种植的经历,仿佛还在眼前。
原来的永兴村土地不规整,都是山地,沟沟岔岔没有好地,土地面积少,农民的收入也比较低。由于土壤和气候的原因,历史上,永兴村就有着种植烟叶的习惯,当时由于品种退化,烟叶质量低,销路不好,考虑到村民认可种烟叶,镇班子开会研究后,决定从宏观上进行调控,对农民的种植进行高端引导。
镇委镇政府派人外出考察,选定新品种,同时寻求技术支持,从外地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给当地的农民做全面指导。镇里的干部和技术人员分成小组,手把手的教村民种植烟叶,同时从特产税和农业税上也进行了全面扶持,能减的减、能免的免。
在抓烟叶质量的同时,杨宝山还派人前往辽宁、河北以及山东省等地,联系销路,并成立了烟草经纪人队伍,解决了农民最为关心的销售难题。
杨老还介绍说,现在的永兴村,70%以上的家庭存款都在30到50万以上,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讲,这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儿了。通过种植烟叶,农民盖了新房、娶了媳妇、买了车、上了大学。这些年,光是永兴村就里走出去一百多名大学生,他们以自己的才学,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党和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对各自的家庭、对村里有了巨大的回报。
望着烟架上一挂挂已经逐渐发黄的烟叶,村民唐发明的心情特别的好,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年,烟叶质量好,长势也好,看样子肯定能卖个好价钱,这架子上不是烟叶,都是财富啊,老百姓这几天都高兴着呢。
据了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辉南县在注重抓好农村主粮食作物耕作的同时,对能够真正改善农民生活的副业种植采取了大力扶植政策。目前全市已经有包括烟叶种植在内大榛子、特种水稻、养蚕等特殊支持项目八项,不仅在宏观上进行把控,还针对品种选择、栽培技术、深加工和产品销路上进行了全面统筹。对有当地特色的产业项目,政府从政策上做出了专门肯定,下发了相关文件,既稳定了种植户的军心,也在对外推广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当地政府的带动下,种植户们在奔小康的道路上,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改革开放四十年,改变的是理念,革新的是技术,提高的是生活。村民对这四十年生存状态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满足之情。其实,更深层次的内涵是,不论谁为官,只要你真心替百姓考虑,真心为百姓做事,百姓就拥戴你。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刘振国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