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集安,是一座宁静优美的小城,隔着一条鸭绿江与朝鲜相望,素有“东北小江南”之称。
改革开放40年来,集安向生态要发展,问环境要财富,着实走出了一条美丽、健康、开放、文化、和谐的全域旅游发展道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不变真理。
千亩荒山变身“世外桃源” 优质农特产品向特色旅游商品转化
凉水朝鲜族乡二参场社区(原名集安市第二参场)曾经是以种植园参为主的国营参场,于1958年建场,充足的土地资源支撑了集安二参场的鼎盛,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可谓红极一时,后因林地减少、土地贫瘠而力不从心,辉煌不再,全场上下数百工人陷入了生活困境。
1979年集安二参场老照片
二参场职工老照片
“当时人参价格相当不错,但到了1992年时人参价格急剧滑坡,整厂的职工年收入也就一千块左右,仅仅能满足温饱,土地不好的话,职工干一年活不但不挣钱甚至还要赔钱。”杨波是二参场的老人了,他亲眼见证了此地的兴衰变革。
原集安市第二参场副书记杨波接受记者采访
1997年,二参场进行了企业转制,实行人参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参场工人走上了承包的道路,暂时解决了困难。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二参场内宜种人参的林地消费殆尽,参场的工人们再次陷入了困境。为了改变职工生活困顿的状态,参场通过在参后土地上种植果树,发展果树种植,将希望寄托在了栽种果树上。
“刚开始老百姓都不认可,为什么?因为栽种果树的前几年没有经济效益,而且此前厂里实验种的2400棵北京苹果梨种植情况并不好。后来企业决定改良,就派部分人在全国范围寻找优质品种。”作为二参场副书记的杨波自然是外派的人选其中之一。
“我带了四个人走了全国很多地方,最后在丹东果树研究所找到了我们需要的优良品种。特别高兴,我从没有看过这样色泽和口感的梨,当时就感觉我们有救了。但苦于没钱买,只能将家里仅有的东西抵押或者联保贷款后买树芽,再美滋滋地搭着马车回来。第一年就种了一千多棵,结果没到三年这个品种就覆盖了整个园的百分之八十,到现在这个品种已经维持了二十几年。”杨波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二参场千亩果园
有了成功的例子,二参厂的职工们经过一番学习和试验,最终确定了用果树治理荒山,以果业带动致富的路子。回忆当时,杨波有些唏嘘:“在品种定下后我们开始寻找市场,第一年开着小三轮在周边的村屯销售,第二年就引来了一些客商,第三年我们就到了长春、哈尔滨、沈阳几大果品市场销售。2011年起我们就不用去上门推销了,每年都是外商到我们这,先交定金,后栽种,经济收入一年一年地翻番增长。”
精品梨硕果累累
现在的二参场,不但有应季水果销售及果脯加工,还促进了春天赏花,秋天摘果的特色旅游业发展。凉水乡党委政府重点培育二参场果园旅游开发项目,将二参场果园正式更名为集安市风情天梨山庄,为游客提供观光、采摘、餐饮等服务,形成了以赏花游、水果采摘游、乡村民俗游、休闲生态游及民俗风情游为主基调的旅游体验区。
杨波家的农家乐
“我们现在都是以果树为主、农家乐为辅,果树管理好了,外客也多了,也有余钱了,我们就都开始往农家乐方向发展。因为我们基础好,山清水秀果园大,游客在这里采摘苹果、吃葡萄、钓鱼,都会感觉很舒适。”
杨波正在为客人准备农家菜
记者采访时,来自辉南的游客赵先生正在杨波家中的农家乐游玩。“我春天来的时候发了一个朋友圈,大家都给点赞,都说在咱们东北竟然还有这样的好地方,这次我带着家人和朋友特意又来到了这里。我感觉这个环境特别好,瓜果飘香,可以说是世外桃源。农家饭、溜达鸡、冷水鱼既绿色又有营养,而且还有这么美的环境,真的有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辉南游客赵先生接受记者采访
今日的二参场,已拥有果树12万株,分布南北四条沟里,北京红、寒富苹果、尖巴梨等品种年产百万斤。光秃秃的参地被开发成了又青又绿的花果山,参娃子换成了果娃子,居民的收入从原来的人均不足万元达到了现在的人均纯收入20000元。“果农富、生态美”的良好态势已徐徐形成,村民们正在致富路上大步的前进。
“农家乐”乐农家 前湾村成了“钱湾村”
同样是住在大山根儿的集安市太王镇前湾村,几年前还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村子,随着集安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发展起了乡村民宿。青瓦白墙的小农家院、朴实热情的当地民风让这个小村子成了短途游客度假的首选之地。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当地人想把前湾村改名为“钱湾村”。
老姜农家乐
姜贵成的美好生活从他的“老姜农家乐”开始,吃完午饭的老姜和记者唠起了家常,“2013年,太王镇领导来到村里动员大伙儿搞农家乐、办民宿,可谁也不出头,都怕赔本。俺是1952年生人,1977年入党,1984年当了钱湾村第一任村支书。俺就寻思带头干个试试,俺和老伴拿出22000块钱收拾房子、置办家伙事,2014年5月才开张营业。心里也心疼啊。俺都62岁了,这啥时候能回本。谁能想到第一年就把本钱赚了回来,还净挣3000多块。”
谈起生活,姜贵成竖起大拇指
就此,一个致富的大门向钱湾村村民打开。看到老姜发了家,村民也纷纷效仿跟着干。如今,仅钱湾村四组岭下的65户村民中,上了档次的农家乐就有9家,民宿49家。“2016年我们村农家院就有了6家、民宿39家。2017年达到了8家农家院和41家民宿,仅仅五一和国庆两个假期期间,每个农家院至少能收入3万,民宿最低也能有三四千的收益。”
日头正旺,老姜一边在院里的小菜园采摘一边细数这几年的变化。“钱湾村地少,一人一亩地,俺们老两口都60多岁了,就一直靠儿女养活。以前去街上当瓦工累一天也就20来块钱。哪像现在,俺们老两口每年从10月14号开始停业到清明再营业,短短六个月纯利润就能有6万块钱。今年8月到9月家里全都住满了,今年国庆的房间也在网上预定没了,广州、韩国还有意大利的游客我家都接待过。”
为游客准备午饭的老姜
老姜家的邻居孙继春大姐同样是个好客而健谈的人,她家的农家乐相比老姜家的传统更有了几分时尚与现代感。交谈中了解到,这个农家乐竟是她卖掉北京的房产而回乡建设的。“我打小就是在集安农村长大的,对泥土和山水特别的喜爱。在外边闯荡多年还是想念着家乡,住惯了城市的高楼大厦就是想回来实现心里的那个庄园梦。”
孙继春农家乐内景
孙大姐的农家乐是2018年4月盖起来的,如今已经投资了近200万。“这个产业在我心里头是阳光产业,集安市里大力发展这边做民宿区,它的交通很便利,风景独特,所以我才选择这个位置。另外,咱们国家目前正号召大力发展农家乐,而且我有了这片自己的天地后心里得到了难以想象的安逸。”
钱湾村民俗区
钱湾人富裕了,在村民们眼里,这都离不开党兴边富民的好政策。“为了扶持大家伙儿,集安市没少下功夫,给我们免费上400电话、修停车场、修路、统一定制广告牌、在网站上做宣传,还有这统一的白墙青瓦、300多万的污水处理系统、室内卫生间,都是市里给张罗的。我们营业执照的年检还有健康证都是都是免费办理,别人都羡慕俺们这扶持政策好。”
“北冰红”带动葡萄产业 乡村种植向生态旅游发展
集安是中国山葡萄之乡也是中国最大的山葡萄生产基地。东起青石镇石湖村,西至大路镇古马岭村,流域面积1736平方公里的鸭绿江河谷如一颗明珠镶嵌于集安市地图中。老岭山脉与鸭绿江水域造就了鸭江谷葡萄园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气候温和湿润,无霜期长,葡萄园朝阳的坡地以及砂石地的土壤结构,共同形成了独特的风土,为优质冰葡萄的种植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鸭江谷壮美风景
以前由于品种单一,葡萄种植的专业程度低,种植出来的葡萄基本上都是给国内知名品牌红酒调色和平衡口味的,产品附加值低下,一度还出现了卖葡萄难的现象。1964年出生的孔庆友是鸭江谷酒庄的管理者,他向记者介绍说:“我是这里土生土长的村里人,以前村里人都在这种五味子,后来很多人和邻村一起种葡萄,但当时主要被其他厂子收去做原料了,基本赚不来钱。”
鸭江谷酒庄的管理员接受记者采访
40年品种选育,20年择地生根,3年开花结果,3年霜雪择果,3年陈酿蕴藏。一朝出世,风姿绰约。鸭江谷的惊世冰酒——“北冰红”将这个小山村从贫困线上拯救了出来。北冰红是集安市与中国农科院合作,根据集安鸭绿江河谷独特的气候条件而培育的本土品种。独特的“北冰红”山葡萄,富含30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维生素和氨基酸等成份,这一品种,堪称世界独一无二,是唯一可以直接酿制出红色冰酒的葡萄品种。
色泽鲜艳的北冰红葡萄
谈起北冰红,孔庆友可谓是滔滔不绝:“这里的山葡萄,经过了几代人40年的选育,才选种了北冰红这一独特的品种。它冬天无须培土过冬,第二年春天只须修剪便可发芽生长。
一棵北冰红葡萄栽种下来要三年才可以结果,而第一年的果实往往并不适用酿造,需要在成果期的三年里选择最好的果实,经历霜雪,水分蒸发,只剩下满满的糖分,摘取下来才可以进行冰酒酿制,我们生产的冰酒在法国的大赛上还赢得了铂金奖,也就是金奖中的金奖。”
鸭江谷酒庄葡萄园
鸭江谷酒庄是中国酿造优质冰葡萄酒的精品家族酒庄,成立于2013年。酒庄占地300亩,北冰红种植面积200亩,威代尔种植面积16亩,主要生产北冰红和威代尔冰葡萄酒,年产冰酒5万余瓶。2014年鸭江谷酒庄与集安市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大学共建集安鸭绿江河谷山葡萄研发中心,聘请国家葡萄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段长青教授作为技术顾问,为产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鸭江谷酒庄
孔庆友正在搬运成品冰酒
马红云是酒庄的老板娘,她告诉记者:“我们下一步想发展生态旅游,来年准备在江边几座小木屋,让游客在这里原生态度假,我们集安本来就是旅游城市,借着这么好平台,我想把我那葡萄酒也推出去,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
全域旅游释放“聚合效应”边陲小城绽放新活力
四十年春风化雨,如今的集安市已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十大边疆重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市等知名品牌,成为了广大游客休闲观光的天堂,放飞心灵的圣地,颐养身心的生态家园。
集安市夜景
大禹山巍峨耸立,鸭绿江碧浪滔滔。集安全市开发景区12处,打造精品旅游线路9条;设有星级标准宾馆8家,乡村民宿和家庭旅馆近千家,总床位数达到6000张;餐饮单位500家,旅行社16家;具有功能完备的游客服务中心5处。仅近两年来就共接待游客34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7亿元,直接旅游从业人员1.2万人,带动就业6万人,农民收入的27%来源于旅游业。
集安市民享受休闲时光
“全域发展旅游、全民参与旅游“的大旅游产业进程持续推进,集安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如今,在发展旅游的这条路上,每一个集安人都在为之努力,为之奋斗。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贾子尧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