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县城”“中国深呼吸小城”“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最具开发价值的十大旅游城市”……提到这些荣誉后,很多人已经知道说的是什么地方。没错,就是有鸭绿江畔小“江南”之称的临江市。
周相君与外孙在江心岛合影
“我家住在浑江区,虽然都是白山,但以前来临江都是上山,现在来临江是来江心岛玩。”55岁的周相君说道。周相君简单的话语反映出七八十年代,人们到临江来的目的就是上山,采蘑菇、山野菜、打松塔、捡核桃……到这里可以得到大自然的馈赠。随着临江市吹响全域旅游的号角,临江市也在因为“旅游”两个字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江心岛公园全民健身中心
位于临江市区的鸭绿江中的江心岛公园就是最变化最显著的地方。2007年以前,江心岛就是一座荒凉岛屿,临江市投资2.2亿元进行改扩建工程。如今的江心岛公园面积为137807平方米,由陈云广场、长白山野生植物园、文体广场、全民健身中心、室外体育场、儿童娱乐园、生态园、音乐广场、梅花园、腾飞园、尾弦听音等27个版块,可以同时承载游客2万人以上。
江心岛公园一角
江心岛公园特色风景旅游区不仅是来临江旅游的必去目的地,岛上绿树成荫,风光秀丽,景色怡人,对岸的异国风光更是能让来此的人们感到新奇,鸭绿江漂流沿途风光让人流连忘返。王昕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她闲暇时就会带孩子来江心岛公园玩。王昕说:“夏天的时候基本上每天都来转一圈,这好像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了。”
临江山景
临江市区因为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农村,农民更是因为旅游,腰包鼓了起来。邱家岗是临江市的偏远小村,经济十分落后。2006年,多年在外承揽工程的史玉平被选为村干部,带着村民成立畜禽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修路、卖山货……村里的生活有了起色,但家家户户只是温饱,让村民奔小康成为史玉平最大的梦想。
邱家岗雪景 临江宣传部
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史玉平去别的雪村参观了旅游项目,给邱家岗埋下了发展旅游经济的种子,这个希望的种子也给邱家岗村带来了巨大的收益。20亩山坡地造雪场当年建成,当年收益,平均每天能接待上千游客。史玉平说:“雪场带火了村子,村子有了收入,修路、改善基础设施,游客更愿意来,村民收入更高,然后再投资发展花海等新的旅游项目,我们与自然良性循环。”冰雪游、花海游、民俗游、徒步专线游和生态美食游……如今的邱家岗村,依托旅游发展出一条循环经济链,村民也在发展旅游中看到新的希望。
六道沟镇桦皮村
邱家岗村只是临江市推动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一个缩影,珍珠村、四道沟镇坡口村、六道沟镇桦皮村、苇沙河镇……在临江市,吃上“生态饭”的农民越来越多。临江市也充分发挥生态、人文优势,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全力打造多元化的全域旅游,鼓励全民参与发展旅游产业,形成“既明月高悬又星星满天”新格局。
临江夜景 临江宣传部
2016年,临江市全年游客接待量7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2亿元,2017年,临江市全年游客接待量83.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2亿元,2018年旅游总收入预计会达到4.11亿元。数字见证了临江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体现了临江市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临江市将打造成生态旅游大市、冰雪旅游强市、避暑养生名市、边境旅游示范市、长白山和鸭绿江核心区域旅游目的地。
【记者手记】
临江市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一座魅力城市。说“美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峡谷、原始森林、湿地公园、石林、高山草原、温泉……时时处处无不被美景包围。来到临江就像进入了一幅自然山水画,行于画中,你就是画中人;止于画中,你赏画中景。
说“魅力”是那些说不完的故事,鸭绿江上游高句丽积石古墓群,唐渤海国冶铜遗址,伪满皇帝溥仪退位遗址,“木把文化”,关东文化,传统村落,陈云、肖劲光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指挥了著名的“四保临江”战役……每一个都是传奇,给临江书写上一个个符号,让人们不会忘记她。
临江市还地处鸭绿江中上游,与朝鲜隔江相望,近在咫尺。异国风情也是吸引人们来此的原因之一。
当然美食也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必备条件。临江市的温泉、矿泉遍布,水资源极其丰富,温泉水里养出的鱼儿,味道更是鲜嫩可口。如果你是外地来的客人,别忘记品尝一下山珍,尝尝自然的味道。
随着临江对外宣传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到临江来旅游,很多外地朋友都会问我一个问题,什么时间去临江最好?我回答不上来,因为临江市坐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无与伦比的生态环境,这也让临江市拥有多张发展旅游经济的王牌。
春天,来到临江,你可以看到老岭上的冰凌花顶雪绽放。夏天,凉爽的和风吹面而来,永远比其他地区低2-3度,让人感觉清爽。秋天,漫山的红叶,层林尽染,就算你是个过客,也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下一张叠翠流金的景象。冬天,远离城市的喧嚣,爬上热乎乎的炕,吃一顿地道的农家饭,在和小伙伴一起放爬犁、打雪仗,也是一种情趣。我只能说,不管什么时候来临江,你都会觉得不虚此行!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