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19日讯 5月8日至12日,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畔掀起一场世界级“学术风暴”——“冷泉港亚洲”在此举办“神经转化科学”主题会议,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出席,一大批生物医药专家参会。
“冷泉港亚洲”是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在亚洲设立的首个分支机构,自2010年落户苏州独墅湖畔以来,已举办118场学术活动,吸引了全球万余名科学家和生物医药高端管理人员,其中包括9位诺奖得主、400多位各国科学院院士。如今,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不仅拥有冷泉港亚洲、中科院纳米所这样的一流科研机构,还聚集了牛津大学、哈佛大学、代顿大学、悉尼大学等32所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名校区”。
“丰厚的科教资源,是园区乃至苏州聚力创新的关键支撑。”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徐惠民说,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通过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成为园区研发高地和创新源头,构筑起解答好“创新四问”的主阵地。
建成如此规模的“世界名校区”非一日之功。2002年,苏州工业园区在独墅湖畔规划10平方公里土地,引进高校资源,这片区域最初叫“苏州研究生城”,后来改为“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如今定名“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三易其名,体现其发展定位从单纯人才培养向科技新城的转变。
“我们借鉴麻省理工大学和美国波士顿128公路模式、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发展经验,决定以大学或科研机构为中心,科技与教育相结合,实现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在苏州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东方慧湖’。”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蒋卫明说,利用高校的“技术外溢”,园区站上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培育原创性创新成果。
招商引资,园区瞄准国际先进企业;“招院引所”,园区同样坚持高标准。2004年,苏州大学新校区的进驻成为一个关键节点,此后,西交利物浦大学、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等相继到来。去年12月,在经历5年谈判后,“牛津大学—苏州先进研究中心”落户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这是牛津大学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实体法人的多学科研究、创新、技术中心。牛津大学Donal Bradley院士认为:“苏州工业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且经济与教育水平发达,吸引了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入驻,这些宝贵的资源为研究中心提供了发展基础”。今年1月,哈佛大学韦茨创新中心也落户科教创新区,志在“孵”出一批世界领先的生物技术高科技企业。
如今,在美丽的独墅湖畔,围绕着这个独特的“世界名校区”,已然形成一个活跃的“创新生态圈”,高校、科研机构、人才、企业等创新资源不断上演着“螺旋式聚合”。目前,科教创新区在校生人数约7.85万人;区域经评审的各类高层次人才1542人次,其中院士19名、国家“千人计划”115名;海外归国人员超1700名。这样的人才密度与活跃度,全省乃至全国罕见。
区内鼓励企业老总、技术总监担任学校兼职教授,或大学教授进入公司兼任科技副总,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这样的氛围中,“产业化思维”深深融入区内高校的“血液”。苏州大学联合科教创新区内多家单位组建的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助推地方纳米产业发展,成为全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首批14家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名城和名校深度互动,创新资源不断集聚,创新成果迅速“发酵”。目前,科教创新区聚集了超过3200家技术先进、具有良好产业化前景的企业,主要分布在纳米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
独墅湖畔成了苏州最热门的“创业街区”,一个个令人惊叹的创业故事为这里赢得“东方硅谷”美誉。苏州大学教授陈林森创办苏大维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填补微纳制造领域的多项空白,自主研发的二代身份证防伪技术至今仍在使用。信达生物制药斩获中国生物医药领域金额最大一笔国际合作,获得美国礼来制药公司33亿美元首付及里程碑款项。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跻身中国领先的休闲旅游在线服务商,成为互联网经济领域的佼佼者……
本报记者 高 坡 李仲勋 孟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