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中大医院创新“三驾马车”联合介入治疗 脊柱转移肿瘤病患获益

时间:2017-04-10

  中国江苏网4月10日讯(记者 郭蓓 通讯员崔玉艳程守勤)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最新数据表明,从2000年在国内最早采用椎体成形术微创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转移性肿瘤,至今已完成4500例此类手术。近年来该项新技术应用不断创新,近日记者从该院介入与血管外科主办的脊柱良恶性病变介入微创治疗国家级学习班上获悉,对各种复杂型脊柱转移肿瘤病人,单一的介入微创手术已无法解决问题,而椎体成形、碘粒子植入、动脉栓塞等联合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疗效。据悉,该院介入与血管外科在5年内应用三种介入微创手段联合治疗复杂型脊柱转移肿瘤达500多例。术后大部分患者疼痛得到了极大减轻,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三驾马车”联合介入治疗瘫痪男子站起来

  3年前,61岁的李某查出患原发性肝癌,通过介入栓塞治疗后胸背部疼痛数月。前不久他渐渐不能下床,有小便无法排出,于是进行放疗。经过磁共振检查,医生发现肿瘤转移到第8胸椎并压迫脊髓。放疗20天后,李某已完全瘫痪在床,后转到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求助。该院介入与血管外科何仕诚主任医师确诊患者为溶骨性破坏,如再不治疗,疼痛不仅会加剧,病人也将无站起来。

  单纯的介入已无法解决患者痛苦,于是何仕诚主任医师团队为患者分次施行动脉栓塞、椎体成形及硬膜外碘粒子植入联合介入微创治疗。术后患者胸背部疼痛完全缓解。5天后下肢肌力恢复到3级,10天后能下床上厕所,15天后患者导尿管拔除,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据该院数据显示,近5年联合介入微创治疗让500多例复杂型脊柱转移肿瘤患者受益,最年长的是86岁,最年轻的才32岁。“过去我们一直做单一的介入微创治疗,对骨质疏松病人用椎体成形骨水泥加固,对脊髓附近椎体肿瘤进行碘粒子植入术,而对于椎旁软组织大肿瘤则多用动脉栓塞治疗。”何仕诚指出,目前这三种介入手术联合渐成趋势,主要适应症是以溶骨破坏为主,合并椎旁、椎弓及硬膜外转移的病人,需联合介入微创治疗。除了这三种介入疗法外,还可根据病人病情发展及严重程度,联合射频、微波、冷冻等治疗。

  介入治疗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疼痛患者3年未复发

  3年前,28岁的张小姐在一次弯腰搬重物后,腰背出现疼痛及右下肢放射痛。去医院做CT、磁共振检查,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张小姐保守治疗将近半年,症状仍无法缓解,最近何仕诚主任医师为其成功施行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PLD)联合臭氧注入,术后张小姐腰腿不疼了,3年来一直未复发。

  专家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考虑还是和干重体力活有关,另外也和运动不当导致腰部扭伤有关。2016年何仕诚主任团队成功为5、6例年轻患者施行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多是爱打篮球、踢足球的年轻大学生。

  自1991年起,中大医院开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至今已7800多例患者受益。现在每年有300多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成功接受手术,约九成以上病人在术后疼痛明显缓解。对2个月保守治疗症状无法缓解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考虑介入微创治疗。“手术非常微创,皮肤上只半个米粒大小切口,不损伤骨骼及穿刺通道,利用穿刺针穿到椎间盘中央,把中央髓核摘除并椎间盘内减压从而缓解疼痛。”何仕诚说,对髓核游离到椎管内合并有严重椎管狭窄、椎体二度滑脱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建议外科手术。

  介入微创手术不仅缓解疼痛撑起塌陷椎体

  据介绍,2000年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专家在国内率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介入手术(PVP)治疗椎体骨折疗效显著,大批患者经治疗后不仅消除了剧痛,撑起了塌陷的椎体,且恢复了生活质量。据悉,2001年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首次开办全国性椎体成形学习班。该项微创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且被推广到全国200多家大医院。椎体成形介入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有效率高达95%以上,这项介入微创技术在X线电视透视下,用一根约3毫米粗细的穿刺针准确穿刺至骨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加固骨折椎体并防止进一步塌陷,可使绝大多数患者的剧烈疼痛迅速缓解,患者在术后4小时即可下床自主活动,穿刺口无需缝合,术后4-5天即可出院。即便极少数首次介入治疗疼痛缓解不明显的患者,也可进行再次介入治疗解除病症。

  何仕诚指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是种微创手术,不仅适用于骨质疏松椎体新鲜压缩性骨折,还适用椎体转移性肿瘤、椎体血管瘤等。术后病人恢复正常站立行走,疼痛也得到极大减轻。介入手术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对伴有中重度疼痛、活动障碍患者最为合适。

  • 上一篇:江苏苏宁发布亚冠战大阪钢巴海报:“总有梦想在等你”
  • 下一篇:2017海选“我们身边的好青年”启动 点击本网专题参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