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新华日报评论员:让点上“盆景”更快成为面上“风景”

时间:2017-05-28

从5月8日开始,本报推出了“聚焦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系列报道”,重点关注我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些经验做法,展示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最新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先手棋”“当头炮”,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创新思路,拿出举措招数,做了不少工作。无论从下放事项的数量、推进的力度,还是从企业和群众的反映来看,都取得较好效果。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改革的“风”虽然刮起来,但“风力不强”,一些顽症难题还是“岿然不动”。我们的行政审批效能与国际先进水平、与企业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差距,距离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三个最”改革目标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实现更加彻底地“放”、更加有效地“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老百姓和市场主体反映最强烈、最直接的问题作为改革“风向标”,直奔问题而去、直到问题解决。企业从市场准入到生产经营要“闯五关”,即注册企业关、施工许可关、开工生产关、政策申请关、年检年审关。这一关一关加起来,就像“套娃结构”,层层束缚企业手脚,推高制度性交易成本。“放”,要以放为原则、不放为特例,把多余的审批程序真正压减下去;“管”,要以事中事后监管为原则、事前管为特例,提高监管效能。

碎片化、“盆景化”,改革须避这两种倾向,加快向系统化、集成化方向推进。加强条线政策协同配套、充分考虑各项举措关联性、处理好单项改革与综合改革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减少阻力和成本,在更大层面、更广范围释放红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应在试点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制度性成果,尽快在面上推开。省里选择在江阴进行集成改革试点,就是出于这一考虑,希望尽快打破层级壁垒、部门壁垒,带动面上改革取得更大突破。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及多个部门,必须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变“独唱”为“大合唱”。机构编制部门作为改革牵头部门,要负起主要责任,主动跟进、敢于担当,把牵头的事项抓紧抓实抓到位;其他相关部门和地方要顾全大局,积极配合,同向发力,坚决避免相互掣肘、扯皮推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牵一发动全身,纵向撬动政府自身改革,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横向撬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改革,释放市场活力。具体工作涉及数十个部门、上百个市县,要加强信息沟通、工作衔接,千万不能卡壳、掉链子。改革越是深入推进,越会遇到尖锐矛盾。各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各级机关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把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 树立市场化思维、包容性思维、服务思维和开放思维,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

当前,区域竞争一定意义上已成为改革的竞争,成为制度环境和制度供给的竞争。第五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以“推动改革落实、释放发展活力”为主题,围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交流,省委对这项工作再次作出明确部署。今后一个时期,要把“不见面审批”作为全省普遍的制度安排,按照“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的具体路径,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 上一篇:致力为公, 勇担侨海报国时代使命 ——访致公党江苏省委主委麻建国
  • 下一篇:西安男子在常州不幸去世 妻儿帮他捐献器官让五人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