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78岁文盲女犯寄出人生第一封家信 背后有这些女狱警16年的坚持

时间:2018-05-25

南京女子监狱四监区,是一个特殊监区,专门关押老病残女犯,服刑人员什么来路都有。交汇点记者日前探访南京女子监狱,见识了精通“十八般武艺”的女警,也见识了真心悔改的诸多女犯。

她把精神病女犯留在监狱做心理治疗

这个星期,南京女子监狱收到刑释人员王某的感谢信。信中写道:“作为一名精神病服刑人员,感谢你们的温暖的陪伴。”

四监区的教导员张玲告诉交汇点记者,这封信对任何一个女警来说,都是最好的礼物。

据了解,王某2010年12月入监,随即被诊断为应激相关障碍、癔症、边缘人格障碍,病情反复发作,偏执冲动对抗管教,一度被送往省监狱管理局精神病院治疗。

家属们给女警官辛勤工作的感谢信

张玲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认为应当把王某留在正常环境改造,越早开始越好。所以她坚持把王某留在了监区,而不是送往精神病院。

每5天张玲值一回班。每次值班,她总是把午休的一个小时空出来对王某进行心理治疗,问问生活困难,谈谈最近看的书。一次次耐心的谈话,让王某逐渐对张玲信任起来。她开始放下包袱、踏实改造。

张玲告诉交汇点记者,刑满前,王某还给张玲写过一首诗,诗中有“午间我在光亮下 / 看到了您黑发中稀疏的银丝”一类充满感情的句子。

她让去世的罪犯保留了人的最后尊严

保障罪犯应有的权利,是监狱管理方非常注意的地方。

四监区监区长丁丽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2015年11月4日凌晨4点,她的手机响了。服刑人员江某因肝癌晚期,正在社会医院治疗。看管民警给她打电话报告:“医生下病危通知了,现在正在抢救。”

丁丽赶到医院。没多久,医生宣布江某死亡。面对肝癌晚期呈现绿色的尸体,护工望而却步、躲在一边。丁丽想了想,觉得自己不能什么都不做,就独自一人,默默给江某换衣服。她不害怕,但为遗体换衣服的确费劲。穿好了,又去整理遗容。

女子监狱里的文化活动

江某家属到了医院,看完全程记录,深深被丁丽的举动打动,伤心地说不出话来。江某15岁的儿子在感谢信中写道:“警官阿姨对待我妈妈就像对待亲人,给予了我妈妈希望得到的尊严,谢谢警官。”

女警轮流“对她说”,治疗她的失语症

四监区去年收押苏某,苏某没有聋哑病史,但自从拿到判决书后就不讲话了。监狱心理咨询师诊断认为她可能患上了应激性失语。

苏某拒绝交流,如何保障她的基本权利?四监区召开了专题分析会,集体研究管理方案。女警蔡素华,在四监区做了30年的管教工作,经验丰富。她建议,既然苏某会说话、听得见,“她不说,就我们来说”。从此,监区安排女警每天对苏某讲话,期望她开口。

女警官们给刑满释放人员开欢送会

“苏某早上好”“昨晚睡得好吗”“我是彭警官你认识我吧”“你今天头发梳得好看”“今天下雪了哦”……去年9月以来,女警每天同她说过的话,比一本小说还要长。

直到今年3月,一个夜晚,苏某突然自己嘟哝了一句,被警察听见。赶紧问她说什么,她又沉默了。但这次发声就像一剂强心针,让监区全体女警觉得大有希望。她们更加留心苏某关注的事情,加紧“搭话”。4月初的早晨,女警叶红走到苏某面前说:“早上好我是叶警官,你还记得丈夫的名字吗?”过了一会儿,苏某居然回答:“我老公叫张某。”自此,苏某就像4月的天气一样一天天转好,从一句到一段,直到正常交流。

女警的耐心治好了苏某的应激性失语。掌握到她的家庭信息后,监狱立即联络地方公安机关联络到她的家属。

她在78岁写出了人生第一封家信

四监区文盲特别多,她们的家信常由别人代读代写。陆某入监时67岁,她接受了脱盲教育,努力认字写字。16年来,陆某经历了多位分管女警,这些女警接力教她认字。到了78岁,她在监狱中写出了人生第一封信。“老太今年七十八,从头开始学文化,”她在信中告诉儿子:“我老了,警官不要我劳动,教我学了2000字。”

文盲奶奶在监狱中学会了写字

5月21日,她回家了。在监狱的最后几天,她细细整理洗得发白的囚服,把它叠得妥帖方正。她从监狱带回家的,还有自己的小笔记本。一位女警告诉记者,出狱前一天,陆某向她展示笔记本。陆某翻到有自己手抄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感慨地说:“这首诗写得太好了,少小离家老大回,我已经16年没有回家了,乡里的人估计大多数都不认识我了吧。”

“四监区是南京女子监狱的缩影,”南京女子监狱监狱长吴晓凤对交汇点记者说,“我们面对特殊的改造对象,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看到改造对象的点滴进步,我们都为自己的工作自豪。”

记者 倪方方

  • 上一篇:十四岁男孩脑袋里藏“炸弹” 医生用四个弹簧圈迅速“排爆”
  • 下一篇:南京地铁三号线林场站外一辆电动车自燃已被扑灭 未对地铁运营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