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钢铁、玻璃、建材等传统产业被关闭整顿,一边是高端电子信息、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等新兴产业持续发力,徐州市铜山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凤凰涅槃。
今年1-6月,铜山电子电气、仪器仪表、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制造、安全科技等应税销售收入均增长20%以上,其中专用设备超过40%,有力对冲了老产业关停并转带来的“阵痛”。
“践行发展新理念,要敢于咬紧牙关做减法,更要善于张开双臂做加法。”铜山区委书记王维峰说,“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四大产业整合有压力,但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咬定新兴产业招商,咬定‘四新经济’发力,就能‘熨平’去掉的落后产能,站上全新的起点。”
拆掉49个竖炉,“钢铁镇”变换绿色跑道
利国镇是钢铁、焦化产业重镇,也是环保督察的重点。今年,这个“钢铁镇”拆除49个竖炉,一下子砍去全镇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不过,这可以每年节约燃煤9万吨,分别减排烟尘和粉尘3700吨、1650吨。
“我们力争5年再造一个新利国!”利国镇党委书记高念智说,他们通过解放思想,启动“二次创业”,将原有大型钢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开发中厚板、H型钢、优特钢、不锈钢等高端产品;积极发展装备制造、装配式建材、现代物流和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绿色产业。
在利国镇西李村,30多家污染严重的小企业被全部关掉,建成仿古渔村“石头部落”,拥有水上乐园、胡氏园林、百果园等项目。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合全介绍,全村有400多户人家从事水产养殖、游艇观光和餐饮服务,走上生态富民的新路。
从利国到柳泉,从马坡到柳新,铜山各个镇区都及时调整转型,坚持绿色发展,实现“浴火重生”。
发力“四新经济”,抢占发展制高点
过去,钢铁是铜山经济的“台柱子”。如今,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一跃成为铜山第一大产业,产值占比由2015年的21%提高到去年的25.2%。
在铜山,上市企业云意电气的汽车电子、精创电气的冷链物联网、格利尔数码的船舰用LED灯具及光通信技术都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同时,铜山加紧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传感器科技产业园、总投资50亿元的粤创液晶显示器、总投资32亿元的鸿汉手机、总投资10亿元的集成电路晶圆封装测试等项目,正加速形成千亿元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打造全国有影响的“传感谷”。
发力“四新经济”,铜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王维峰说,这里坐拥苏北第一家高新区——徐州高新区,且高校集聚,有很强的发展后劲。铜山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形成大数据、大健康、大文旅和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的“3+3”产业体系。
3月初,徐州高新区格利尔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徐州智谷光频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由潘君骅院士领军,从事可见光通信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公司董事长朱从利表示,研究院集聚众多创新要素,将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旨在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让格利尔在产业化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可见光通信技术的传输速度将是无线网络的1000倍,市场前景不可估量!” 朱从利兴奋地说。
铜山正在建设总投资100亿元的华融中财产业园、总投资100亿元的华信临港产业园。此外,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在现代产业上的运用,加快淮海数据湖建设,与华录集团开展全面合作,签约建设世界第四条蓝光存储光盘生产线和二维码认证中心。利用数据湖平台目前已有10家行业领先企业落地铜山。
有人才做支撑,转型动力更强劲
转型发展,关键靠人;铜山,求贤若渴。去年,铜山出台淮海经济区最优惠的人才新政,拿出2亿元人才专项预算,用于人才资助奖励和人才服务保障,仅提供的人才公寓就达100万平方米。
铜山还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设立总规模超过120亿元的四支产业发展基金和规模10亿元的产业扶持资金、5亿元风投创投基金、2亿元天使投资基金,政府平台公司累计投入2亿元入股园区建设、人才招引服务平台、新材料新技术、大数据存储等。
“这里是淮海经济区中心,产业基础雄厚,营商环境非常优越。”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海归”杨关说,去年,他们的涡轮空间汽车安全产业专项孵化器落户铜山的全国首家安全科技产业园,已引领15家高科技创业团队一起来创业。
不只是安科园,徐州科技创新谷、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在铜山集聚,汇聚全球“最强大脑”。研究院已引入5个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吴孟超肿瘤精准医学中心等20个产业院所,创新谷已入驻创新型公司216家。此外,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年底完成主体工程,人才公寓、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国际学校等都已开始建设。
创新转型,铜山搬走“铁山”见金山。今年1-5月,铜山全区审核备案项目522个、同比增长5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同比增长10%。今年,全区安排重大产业项目50项,总投资超千亿元。
记者 秦继东 王岩通讯员 徐尚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