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南京一传了24代的公屋所有柱子不靠墙

时间:2018-07-23

传了24代的明代公屋。

在大多数人已住进高楼大厦、城市小区的今天,对于祖宅是什么样子估计很多人脑中已经没有了记忆,但在高淳区桠溪镇兴旺村中还有一处名曰官庄的古村落。村里存留的一幢公屋十分抢眼不说,据当地村民称,这幢明代建筑至今已传了24代依旧还原汁原味。

灰瓦白墙木大门……如果仅看外观,这幢公屋似乎和一些仿古建筑并没有什么两样,但细心围着老屋转一圈会发现,顶部紧挨屋檐的四周好像是有意多砌了一圈,古时用于房屋间防火的院墙清晰可见。走进屋内正中的屋梁上还挂着仁德堂字样的牌匾。屋内的建筑大多以木质结构为主。

今年87岁的王坤满老人告诉记者,对于这座公屋的历史他比较了解,很长时间以来王姓在当地是个大姓,从始祖开始繁衍的后代遍布当地刘埠24个村庄。“始祖共生育了七个儿子,他们中官庄村的王姓始祖是始祖的第七个儿子甲七公,而甲七公繁衍的后代分布在中官庄以及中官庄周边的祖家里、泗庄里和上官庄共四个村庄,现在这四个村的王姓人口仍然达到700多人,都是甲七公的后代。”

据介绍,根据当地王姓家谱记录,这座公屋是当年甲七公所建,至今到他这辈已传了24代,以此推算的话属明代建筑。今年96岁的王荣福老人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他回忆,在小的时候这处公屋就有了,听当时的大人们说已经传了很多代。公屋里的木结构与众不同,柱子都是不靠墙的,据说在当年如果房屋柱子不靠墙可以不交公粮。老人说,仁德堂是始祖甲七公留下的家训,讲的就是仁义和道德。所谓的公屋就是家族议事堂,以前家族里平常有什么矛盾纠纷都是到公屋来,由年长和德高望重的长辈来处置。

“公屋原来有三间三进,但在20世纪60年代为了建学校被拆掉一进。剩下的三间二进20多年前维修过,维修时只是换了一些瓦和部分墙体,屋内结构和墙基没动过。”王坤满老人说,公屋不但是家族里的历史,更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为了将公屋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全村人对它爱护有加,一旦发现隐患,大家都会主动捐钱捐物维修。特别是为了传承家族仁义道德这一家训,每年清明时节,村里都要在公屋里置办清明酒席,祖家里、泗庄里、上官庄和中官庄四个村庄的王姓老人们都会相聚在一起,把酒言欢共叨家常。目前这处公屋已经在多年前被高淳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保护。通讯员 高晓平

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陈彦 摄影报道

  • 上一篇:网上有人兜售低价折扣电话充值卡 警方提醒市民千万不要贪便宜受骗
  • 下一篇:的哥转行开网约车 车辆过检还敢开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