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7月15日,淮安市淮安区竹巷街54号的李炳生老两口,迎来几位特殊客人,他们是淮安区民政局及安康通公司的工作人员,是专程来为李大爷办理智慧养老相关事宜的。只见几位姑娘有的给李大爷讲解遇到困难如何求助,有的手把手教李奶奶使用手机拨打呼叫,还有的给老人量血压、测血糖。
今年86岁的李炳生,是在乡复员军人,1933年入伍,1945年退伍。他去年查出尿毒症,现在每周要去医院做3次血透。老两口满怀感激地说:“政府主动为老军人提供这样贴心服务,今后如果再遇到困难,就不用担心了。”
淮安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在乡老复员军人、部队离退休老军人、70岁以上伤残军人、家庭生活困难军人等纳入智慧养老序列。这一创新做法,不仅受到全区复转军人踊跃点赞,也在民政和双拥机构同行中引发积极反响。
智慧养老,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淮安区是人口大区,也是优抚大区。全区约120万人,60周岁以上老人近20万,各类优抚对象约5万。作为全省居家养老创新示范试点,淮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养老工作,出台一系列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机制和保障政策,并引进第三方运营商,搭建全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采取“先试点后全覆盖”“先兜底后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全区居家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
据智慧养老项目负责人介绍,淮安区智慧养老业务主要包含线上、线下两个板块。线上是通过整合全区养老数据、第三方服务商资源,形成淮安区养老大数据平台,并组建一支专业的坐席团队提供7*24线上呼叫服务,做好资源调度。线下主要组建专业团队和专业服务站,提供相关服务,为老年人定制全方位、多选择的贴心生活照料服务。目前已建成闸北、府学两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站内棋牌娱乐、健身休闲、书报阅读、助餐助浴、亲子活动等一应俱全,每天有上百人在这里享受美好时光。
复转军人,享受智慧养老新待遇
老年复转军人,作为老人群体中的一部分,如何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让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淮安区委、区政府切实根据老人的生活需求,在全面落实其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的基础上,创新双拥模式,将部分军人纳入智慧养老体系,为他们提供居家养老所需的各种专业服务。统计显示,淮安城区符合智慧养老的4类军人有约220人,目前智慧养老试点已经实现全覆盖。
李炳生老伴说,虽然有5个子女,但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有的还在外地。老伴一周3次透析,有时子女实在没空,只能由她前往照料,每次上车下车自己实在拖不动,“有了智慧养老,今后再遇到这样的难题,就有人帮忙了。”
1949年入伍的复员老军人付苏轼,身患多种疾病,双眼几近失明,加上双腿浮肿,关节疼痛,行动十分不便。自从享受智慧养老服务后,助老员主动上门提供按摩、足疗、测血糖、量血压等服务,老人生活舒心很多。
在淮安区军休所生活的朱锦荣,当年因为在部队遭遇车祸,头部受伤,导致三级伤残。1984年退休后一直在军休所生活。他说,今年5月,区政府给军休所老军人安排了智慧养老服务,两个多月来,他感到服务既贴心又及时,约定的时间助老员从来不爽约,而且服务很到位。
淮安区民政局局长、双拥办主任骆发明介绍,为将这项工作做细做实,区民政局和双拥办不断拓展服务面,在每个乡镇建立拥军优属服务站,每个村建立拥军优属服务队,与试点融合起来。依托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把智慧养老向农村老军人延伸,力争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军人全部纳入,对特殊困难军人家庭,还将提供一对一帮扶。
提质增效,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淮安区不断强化责任担当,全面提高做好双拥工作的政治站位,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对接收的部队转业干部,全部安置进入公务员队伍;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士官,全部按照政策安置到位。建立优待金自然增长机制,按时足额打卡发放。将符合低保条件、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为有住房困难的优抚对象解决廉租房或给予一定经济补助;对患病的优抚对象,按照医疗救助相关要求,及时予以救助。同时,切实增强军人荣誉感。为所有军人及优抚对象家庭挂“光荣人家”牌;对二等功以上人员送喜报上门,并予以宣扬;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去世,由乡镇民政办上门祭奠;在全区各金融、交通、旅游等服务网点设置“军人、优抚对象优先”牌等,进一步彰显区委、区政府对军人及优抚对象的关爱。在支持国防和部队方面,近年来,淮安区投入近亿元新建了区人武部、区消防大队,新建的武警中队也即将交付使用;年均安排近400万元用于部队基础设施改造和设备更新等;每年落实军地互办实事30余件,各部门投入资金近百万元……
通过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今年,淮安区再次荣获省“双拥模范城”表彰,实现“八连冠”。全区军政军民关系融洽,军人和优抚对象荣誉感明显增强,社会各界对双拥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开创了新形势下双拥工作新局面。 贾会昌 费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