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物
“你要对‘吴爸爸’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7月27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病房,爱心义工陈霞如往常一样,为这里的血液病人加油打气,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陈霞口中的“吴爸爸”,是苏大附一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也是17年前她患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的主治医生。2001年6月13日,吴德沛成功为陈霞实施江苏首例非血缘骨髓移植。
这次移植,不仅挽救了陈霞的生命,让更多白血病患者看到生的希望,也为群众上了生动的移植科普课。此后,中华骨髓库迅速扩容,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
今年59岁的吴德沛,个子不高,待人随和。作为国家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吴德沛毕业后留校分配至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1992年,医院派他到法国南特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进修,当看到对方血液科拥有17个净化舱、全自动输液设备时,他深受震撼。“当时,我们医院血液科是国内最好的单位之一,却只有两个净化舱。因为输血质量好,法国病人脸是红的。”吴德沛下定决心,要把先进的血液病诊治“法国方案”带回来。
“老吴每次提出增加净化舱,我们都很为难,首先医护力量就跟不上。但他说医院、医生等得起,但病人等不起,带着我们加班加点,把医院当成了家。”血液科总护士长朱霞明与吴德沛搭档30多年,见证着科室净化舱逐渐增加到46个,床位从36张增加到278张,病区从1个扩大到9个……这些年,在吴德沛的带领下,苏大附一院血液科建成享誉国内外的苏州骨髓移植中心,开创骨髓精准移植的“苏州模式”,累计实施骨髓移植2500余例,数量居全国第二、全球前五。
去年初,苏大附一院血液科“恶性血液肿瘤关键诊疗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吴德沛作为学科带头人,国家领导人亲自给他颁奖。那一刻,血液科医生马骁比他的“吴老师”还激动。马骁记得,2002年科室有一位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在移植后第15天病情复发。他们非常沮丧,这类白血病非常凶险,科室实验室正在尝试培养细胞株和动物模型做全面研究,但一直没有成功。“吴老师很敏锐,他认为这位病人的细胞增殖能力强符合细胞株需要的特性,马上要求提取病人的细胞交由实验室培养。”果然,科室成功培养出国内第一株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这个发现,也被写入长达28页的获奖申报书。
“这是团队的功劳!”这是吴德沛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血液科医生陈佳是他的学生,在她的印象里吴老师话不多,但身教大于言传。前不久,吴德沛晚上10点出差回来,没回家就直奔医院,赶着大家回去休息,自己一个人留下来。第二天上班时,大家桌上摆好他买的早饭。近5年,吴德沛带头的科室有35人获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多人获国家级医学药学奖、省级医学领军人才称号。
吴德沛说,诊治病人,不仅要治病,更要医心。控制身体上的疾病,仅仅是延长生命,而帮助病患实现精神上的康复,才是真正的痊愈。今年40岁的苏敏2003年患病,慕名到苏大附一院血液科,接受白细胞清除术。治疗结束后,由于经济原因,她选择回家休养。“那时候长途电话费不便宜,我们在老家打电话给吴主任,他总是坚持让我们把电话挂了,由他再打过来。”这位大名鼎鼎、素未谋面的医生,却有如此体己的关怀,苏敏每次想起都感动如初。
择一事,终一生。40多年来,吴德沛从行医、研医再到传医,始终扎根临床、聚焦科研,带领团队陆续攻克排异、复发、感染等多个技术难关,帮助数以千计的血液病患者回归正常生活。他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主编专著6部,发表SCI论著71篇,国内外核心期刊论著260篇;连续多年被遴选为卫生部《内科学》统编教材编委。
“当病人生命垂危时,你把他拉回来,这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是任何事情都无法企及的。”吴德沛说,这么多年他最大的体会和感悟,就是要铭记8个字:医者无憾、患者无怨。本报记者 陈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