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岁双胞胎姐妹青岛溺亡”的悲剧,再次引起了家长们对儿童溺水的关注。溺水一直以来都是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主要死因,尤其是每年暑假,儿童溺水事件高发。记者从南京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了解到,暑假刚过半,该科室就已接诊了十多例溺水患儿。
看似不深的小水沟,差点淹死个大小伙
7月28日傍晚,13岁的小磊(化名)和同学去安徽宣城月亮湾漂流不慎落入水沟,一个看似很浅的水沟却足足有两米多深,不会游泳的小磊落水后扑腾了两下就开始下沉,一旁的同学见状,一边企图伸手去拉小磊,一边大声呼救。在周围人的帮助下,大约2-3分钟小磊便被救了上来,但呼吸和心跳都已停了。此时,一位曾接受过专业急救培训的人立即上前给小磊做了心肺复苏,经过20分钟的按压,小磊终于恢复了心跳,遂送往附近的县医院进一步抢救。
在县医院气管插管后于7月31日转入儿童医院河西院区PICU病房(急诊重症监护室)。经过一周的治疗,小磊意识逐渐清晰,呼吸平稳,近日已转入普通病房巩固治疗。
第一时间的心肺复苏,或能抢回一条命
该院急诊赵劭懂主治医师表示:“这个孩子是幸运的,第一时间进行了较为专业的心肺复苏,这对于后续的治疗至关重要。我们也接诊过很多溺水的孩子,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即便救回一命,也造成了严重的脑损伤。研究证明,窒息时间与机体损害程度存在关联。一般来说,2分钟之内的窒息预后较好,当窒息>4分钟,机体重要脏器会有严重损害,窒息>6分钟时就可能留下永久的中枢系统损伤甚至死亡。因此,溺水后第一时间正确的急救非常重要。
然而,民间也有很多溺水急救的“土方子”:倒背、趴板凳、趴锅等方法企图把水倒出来,但这都是不可行。一方面,这些方法倒出的只是胃内的水,而非肺内的,倒水时还有可能再次将胃内水呛入气管;另一方面,即使有水入肺,被呛入肺的液体很快弥散入血,是无法倒出的,反而延误抢救时机。
如果发现有人溺水,及时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要注意言简意赅、讲清楚具体地点。在确保周围环境安全的情况下(排除水中有电、水底有淤泥、杂草等),借助救生圈、木棒等将溺水者拖出水域,避免溺水者和施救者二次伤害。将患者平躺于硬质地面,解衣暴露胸腹部,按照ABC顺序(开放气道Airway、通气Breath、胸外心脏按压Circulation)给予有效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术,直至专业急救人员抵达现场。
家中也可能发生溺水,防患于未然更重要
赵医生特别提醒,家中也是孩子溺水的多发地。很多家庭会在家中放置装满水的水盆、水桶等,孩子一不小心栽入其中,呛了水就很难站起来了。溺水的发生不分地点,也不分时间,哪怕只是一个转身,悲剧都可能发生。因此,不论何时何地,家长都应提高警惕,随时保护好孩子,防患于未然。
通讯员 张艾萱 吴叶青
扬子晚报记者 于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