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站在长江边,陆林祥畅想着“铁黄沙”的未来景象。
从大片滩涂和芦苇荡,逐渐变成满眼的油菜花和向日葵,沙土在一点点地向泥土转化,位于长江边的常熟“铁黄沙”区域生态治理初见成效。最近,记者探访了这个长江福山段滩地上的洲岛,了解它几十年来的变迁,以及今后的发展规划。
驱船上岛住了4天,1万棵树没种活
和黄沙打了近30年交道的陆林祥今年已经59岁,早晨8点,他带着记者参观了尚未全面开放的“铁黄沙”生态观光区。
为了改善环境,十几年前,陆林祥带着20多个人,从望虞河预留河道坐船来到这片滩涂地,准备栽种10000棵池杉树,没想到土地沙化严重,最后没有种活。“当时租了一条船,得趁着涨潮时候才能上去,如果遇上落潮,留下四五百米的滩涂地,根本无法走路,”陆林祥记得很清楚,“上去后搭了个泥棚,点上蜡烛,堆个泥灶,用柴火做饭,就这样住了4天,和现在的野外生存差不多。”
一期治理启动,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质
2017年7月,常熟市出台《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随后形成《常熟市沿江生态经济圈概念规划》,提出建设以铁黄沙、长江岸线和水域为主的生态经济圈,把铁黄沙打造成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长江生态岛。
去年9月,铁黄沙种植管理区成立,由陆林祥负责主持日常工作。他介绍说,围起来后总面积将近2万亩,第一期开发了8000亩左右,预计需要2-3年时间,改善土质沙化,把沙土变成标准良田。
记者看到,在修好的道路两旁,一边是芦苇,一边是盛开的向日葵,放眼望去,遍地金黄,在烈日下显得娇艳欲滴。陆林祥告诉记者,去年10月起,这里种植了油菜4500亩、小麦1000亩、紫云英900亩。花期过后,植物被翻耕入土作为养料,土质变得更加肥沃。按照种植计划,现在看到的向日葵是第二批种下的植物,此外还有玉米、芝麻、花生等。
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打造特色生态岛
为“铁黄沙”修路,同样是件大工程。土生土长的海虞镇村民刘文忠告诉记者,现在驱车在“铁黄沙”绕一圈,总共20公里。起初这些道路修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先要用水把沙土打湿,然后裹成泥浆,用编织袋固定住,一层一层叠起来,最后铺成路面,”刘文忠介绍说。沿着铺好的道路前进,不多久便来到了一片“沙漠区”。陆林祥说,此处便是保留下来的原生态“铁黄沙”区,靠近江边的缘故,风有些大,沙子都会被扬起来。目前“铁黄沙”生态岛尚未全面开放,主要是各种配套设施并未完善。“现在已经建成6个停车场,下一步,会建造公共卫生间,”陆林祥介绍说。
记者获悉,未来常熟沿江生态经济圈将突出沿江资源的稀缺性,发展生态培育、水源涵养、休闲体验、游览观光、农业生产、旅游服务等功能,将沿江生态经济圈打造为江苏省生态保护引领区、具有江南特色的生态岛。 扬子晚报记者 周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