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穿着厚厚防护服,焊接工全副武装手工作业—— 60℃高温如过“火焰山”

时间:2018-08-17

唐僧师徒四人,取经途中经过火焰山。而在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有限公司化工机械厂的焊接厂房内,工人们每天工作都像过“火焰山”。

化工机械厂诞生于1934年,前身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创办的永利铔厂铁工房。1956年,南化机试验成功我国第一台多层包扎式高压容器,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签发的国务院嘉奖令。

8月13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焊接厂房。虽然当天受台风“摩羯”影响,厂房外狂风大作,但厂房内却是焊花飞舞、机器轰鸣,热浪滚滚。一进门,感觉进了“火焰山”,耀眼的弧光和四溅的火花逼得人睁不开眼。一个巨大的钢圈底部,七八个喷着火的焊枪正喷着火焰,对钢板进行高温加热。远远地,记者就被迎面而来的热浪包裹。而钢圈中间,一名工人正在进行焊接工作,他的脚底就是被熊熊火焰炙烤的钢板。旁边,一台大风扇正铆足了劲,向工人方向吹凉风,但眨眼间就被烤成热风。

车间主任冯志强告诉记者,因为这是高强钢,焊接前必须要将钢板预热到200℃,他们用测温枪试过,靠近钢板的温度大约是60℃,工人们必须在这个温度下进行焊接作业。为了防止被灼伤,工人们都必须全副武装,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脖子和头部有保护,脚踝处有脚罩,站立的地方还铺上了隔热的木板。因为温度过高,焊接工人每30分钟就要换班。记者试图站上钢板感受一下,但因为没有防护,立即就被耀眼的焊接火花逼得无功而返。

记者看了十多分钟,正好轮到焊接工人换班。从钢圈上下来的焊接工人拉开头罩,记者这才发现,居然是个女工人,脸上被烤得红扑扑的。焊接工人名叫王燕宁,记者跟着她来到车间休息室,这里有空调。王燕宁喝了一碗休息室里早就准备好的冬瓜排骨海带汤,坐在椅子上休息。她告诉记者,今年42岁,干焊工已经18年了。“在火烤的钢圈上工作什么感觉?你想想蒸馒头,就那感觉。”王燕宁说,工作几分钟后,身上的防护服就会湿透,汗水滴到钢板上,不到一秒钟就干了。一天8小时工作,衣服汗湿烤干再汗湿……尽管是在高温环境下,但焊接工作一点都不能马虎。正在焊接的设备是大型EO反应器的一部分,总长有20多米,筒体由7节钢圈焊接连接而成,光焊接点就有100多个,一旦哪个焊接点没做好,事后返修特别费事。

机械厂焊接老工人、江苏省首席技能大师高申华介绍,2009年开始,南化公司化机厂开始研制大型环氧乙烷—乙二醇(EO)反应器,一年后研制成功,也标志着石油化工设备的百分百国产化。近几年,公司加紧新工艺、新材料研发,焊接设备自动化率已经达到50%以上,极大改善了工作环境。但不少大型非标设备,还是需要工人手动焊接。

本报记者 毛庆 见习记者 严常坤 实习生 朱雅雯 本报通讯员 叶迎春

  • 上一篇:古老铁树传粉 需要小甲虫帮忙
  • 下一篇:“电刺激”唤醒昏迷4个月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