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消费者们请注意!你的健康正受到它的威胁……

时间:2018-09-04

近日,美国肯德基公司、韩国知名连锁咖啡店“安琦丽诺咖啡”等纷纷在店内停止提供塑料吸管。

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使用到一次性碗筷、塑料袋,一次性塑料吸管也是最常能够使用到的。逛街逛累了到街边奶茶店买杯奶茶会用到塑料吸管,看场电影捧杯冰镇可乐会用到塑料吸管,甚至下馆子来笼个大汁多的汤包也会用到塑料吸管……塑料吸管与生活息息相关,应用场景也非常之多。

小吸管藏着大危害

塑料吸管与一般的塑料产品一样,都含有聚乙烯和聚丙烯,在高温情况下会产生有害物质。调查显示,一些早餐摊点、冷饮店免费提供的一次性吸管,绝大多数都是"三无"产品,都是从一些小作坊批发,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含有大量可能致癌的有毒物质。

尽管许多塑料吸管是由可回收材料制成的,但是它们依旧很难被回收利用。塑料吸管拥有稳定不易分解的特质,除了焚烧会产生致命毒物外,埋入地下也需要至少 2000 年才会被分解。

假设以活到60岁计算,一个人平均在世界上将使用近38000支塑料吸管。而丢弃的塑料制品,又有可能会进入我们体内。调查发现,我们现在的食用水中皆可发现微塑料的踪迹,它们无法被污水处理厂过滤。另外,微塑料对海洋生物及人类的健康构成潜在风险,它们会进入在鱼类的体内,间接被人食入。

目前,全球塑料吸管的消耗量惊人,仅美国就每天丢弃约5亿根塑料吸管,接起来的总长度可绕地球两圈半。

此外,根据统计,包括塑料吸管在内,全球每年有800多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渔业、旅游业造成严重影响,造成经济损失达80亿美元。塑料垃圾每年导致上百万只海鸟、10万头海洋哺乳动物和难以计数的鱼类死亡。有研究显示,如果对现状置之不理,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重量将超过鱼类总重量。

因此,塑料吸管虽细小,但因其种种弊病,不光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也会给我们的环境以及其他生物带来严重危害。

“限塑”热潮此起彼伏

面对一次性塑料污染所带来的全球性挑战,全球多地政府今年掀起“限塑”热潮,餐饮巨头也纷纷停止供应或承诺不再供应塑料吸管。

今年年初,英国政府宣布,计划在英格兰推动新“限塑令”,以全面禁止销售塑料吸管、塑料搅棒和带有塑料棒的棉签等一次性塑料制品。

欧盟委员会于今年5月提出“限塑令”方案,建议禁用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由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材料制成的吸管来代替塑料吸管。

今年7月,西雅图成为第一个禁用塑料吸管的美国大城市。纽约市、旧金山等部分城市也推出了禁用塑料吸管的立法计划。7月起,美国航空休息室将取消塑料吸管,改用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型饮料吸管和木质搅棒,今后还将逐步改用全环保餐具,预计将使美国航空每年减少消耗超过7.1万磅塑料。

德国雷韦集团和连锁超市“利德尔”7月宣布,将在销售门店全面停止提供塑料吸管制品。连锁超市“埃德卡”也表示要开发可重复使用的物品,以替代一次性塑料制品。

菲律宾阿克兰省马来政府在10月长滩岛即将重新开放之际,将实行地方条例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地方官员表示,长滩岛上将不再使用塑料吸管以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损害。

2018年起,中国全面禁止废塑料等24类固体废物入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认为,中国打击塑料“洋垃圾”进口,对于富裕国家来说是个信号,它们应该加强回收,减少塑料吸管等非必要产品。

消费习惯亟需引导

有分析人士认为,面对塑料垃圾带来的全球性问题,推动普通消费者尽量减少使用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是最好的应对办法。

在今年的世界环境日,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发文呼吁消费者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购买可循环利用的商品,在生活中养成合理消费习惯。“消费者不能仅仅扮演参与者的角色,也应该成为推动供货商和零售商行为变化的驱动因素。”索尔海姆称。

英国普利茅斯海洋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家彭尼林德克表示,如果越来越多企业推广纸质吸管等替代品,替代成本就有可能下降,成本因素也不会让商家在遵守“限塑令”时感到为难。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助理研究员刘勇在接受关于《如何有效落实“限塑令”?》采访时表示,有效落实“限塑令”,仅靠一纸禁令是不够的。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引导,通过大力扶持环保替代产品研发和生产、加大对全社会的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使广大群众和生产、销售企业牢固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自觉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依法生产、销售合格塑料购物袋。另一方面,也要激励公众参与监督,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作用,推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社会化。只有全社会都动员起来,参与进去,“限塑令”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平时生活中,多多少少都会喝一些奶茶、豆浆,也就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到吸管。实际上,如果存在塑料吸管和可降解吸管两种选择,我肯定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更环保的可降解吸管。”苏州市民刘女士说。

新华经济分析师认为,不光塑料吸管、塑料袋,如何更好地解决塑料制品污染问题,除了法律禁令、市场规范之外,更重要的还是需要推广实用且更环保的替代品。

交汇点记者 王建朋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 上一篇:一个普通民警的感人演讲 揭秘这个特殊群体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 下一篇:为省停车费 他竟套用自家车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