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一对老夫妻遭遇车祸不幸双双身亡,七名子女起诉肇事车主及保险公司要求赔偿。此时,出现一男子自称是老夫妻养子,要求参与诉讼,由此引出一起时隔多年的收养关系争议。日前,常熟法院审结了一起错综复杂的交通事故纠纷“案中案”。
通讯员吴皆与周婷扬子晚报/扬眼记者于英杰
很悲伤
老夫妻遇车祸身亡,7个子女起诉索赔
2016年10月4日,张建华、于二妹夫妇在张家港横穿马路时,与袁先生驾驶的小轿车发生碰撞,经抢救无效死亡。同年11月11日,交警部门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在袁先生与张建华的事故中,袁先生、张建华各承担同等责任;在袁先生与于二妹的事故中,袁先生、于二妹各承担同等责任。
2018年1月,作为张建华、于二妹夫妇第一顺序继承人的7个子女杨平、杨红、杨庆、杨英、张琴、张馨、张奋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肇事司机及保险公司按70%的责任比例赔偿医药费、死亡赔偿金等合计44万余元。立案后,案外人曾虹书面申请作为本案共同原告参与诉讼,主张其系张建华养子,常熟法院对该申请予以准许。
很离奇
冒出个养子要分钱,说得“头头是道”
经法庭查证,张建华、于二妹夫妇于1992年登记结婚。两人之前都曾有婚史:于二妹与前夫生育过四个子女,分别为杨平、杨红、杨庆、杨英;张建华与曾玉珠(死于1990年)曾是夫妻关系。张建华、于二妹各自父母均先于两人去世。
据曾虹陈述,1966年2岁的他被张建华、曾玉珠夫妇收养,一直随曾玉珠生活到14岁左右,但当时没办理相关收养手续。之后张建华、曾玉珠夫妇又收养了女儿张琴,并自己生育了女儿张馨与儿子张奋,于是其就被寄养到外婆曾勤芳处,报户口的时候也落到曾勤芳名下。上高中时,他又与张建华夫妇生活了3年。1984年他考上大学,费用也是张建华夫妇提供的。1988年,他大学毕业后落户在张建华名下,登记为父子关系。后曾玉珠因病去世,张建华再婚,1998年曾虹的户口迁出。1995年曾勤芳去世,因此时曾勤芳膝下没有其他子女,曾虹以儿子的名义为其办理后事,曾勤芳也将名下的2间房子留给了他。曾虹主张,其系张建华的养子,与张琴、张馨、张奋是兄弟姐妹关系,也是本案的适格原告。
张琴、张馨、张奋则认为,曾虹与其并非兄弟姐妹关系,平时从未以兄妹相称。他是外婆曾勤芳收养的儿子,随外婆的姓,并一直随外婆生活,只有高中读书一年,因考虑到上学方便才与张建华夫妇生活过。曾虹大学毕业后因户口没办法落回江阴农村,才落到张建华名下,实际并非养子身份。
很复杂
法官大量调研,终于还原“养子”身份
为证明其主张,曾虹提交了从公安机关调取的户籍信息证明,其中1982年户籍档案反映有户主曾勤芳、儿子曾虹;1988年户籍档案反映有户主张建华、妻子曾玉珠、女儿张琴、女儿张馨、儿子张奋、儿子曾虹(1988年毕业迁入);1988年户籍档案及1990年户籍档案中均有户主张建华、妻子曾玉珠、儿子曾虹、女儿张琴、女儿张馨、儿子张奋。
另外,曾虹还举证了一份村委会证明,上面载明:“1966年本村黄姓夫妇的第七个孩子因经济原因被人收养……经核实,该男孩系被曾玉珠夫妻二人收养。”张琴、张馨、张奋则举证了张建华、曾虹参加工作时的履历表,其中亲属关系一栏中填写:张建华为曾虹姐夫。
为查明事实,承办法官赶往江阴市多个派出所,向公安机关进行补充核实,经查,其中1964年至1981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表显示:户主曾勤芳,母亲曾王氏、女儿曾玉珠、儿子曾虹,其余户籍信息同曾虹举证的材料一致。
常熟法院认为,曾虹的户籍信息显示,其在被送养后首先落户在户主曾勤芳名下,关系为母子,而之后收养的女儿张琴却登记在户主张建华名下,且曾虹也长期与曾勤芳一起生活,之后是上学原因将户口迁出后,才落在了户主张建华名下。其次,曾虹认可其为曾勤芳养老送终,并以儿子身份独自继承了曾勤芳名下财产。再次,曾虹在明知自己户口已经落至张建华名下后,本人在1997年登记的履历表中仍明确张建华系其姐夫身份。法院综合认定,曾虹系与曾勤芳存在收养关系,不能作为被继承人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参与诉讼,裁定驳回曾虹的起诉。日前,常熟法院判决被告保险公司在交强险及商业第三者责任险范围内赔偿原告杨平、杨红、杨庆、杨英、张琴、张馨、张奋共计41万余元。(文中人物名字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