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记者到苏北某县扶贫办采访。只见熟识的扶贫办主任正在电脑上噼啪打字。“请坐。稍等十分钟,有几张表格急报。”他头也不抬地招呼记者。
“上面要的报表和材料,几乎没有不急的,有的只给你几小时期限。督办电话催得不歇,弄得大伙天天加班。一年365天,至少360天有人加班。”忙完手中活,主任开口就向记者“吐槽”。
“每年得填多少表格?”记者问。“算不过来。你看本周就向市里报了多少材料和表格吧?”他掏出手机,边滚屏边念道——
“1天内,上报《扶贫小额信贷调研报告》,不少于1500字;
“两天内,上报《经济薄弱村脱贫增收情况报告》,要求分产业项目、门面房等固定收益、光伏发电、合作社带动、上级帮扶等5个方面,不少于5000字;
“两天内,上报《扶贫政策措施自查表》,8张表30多项内容,其中,涉及扶贫项目资金7项、健康扶贫7项、教育扶贫6项、扶贫对象精准识别3项、金融扶贫2项等;
“4天内,上报《春季学生普通教育阶段扶贫助学统计表》,内容有6项;
“本周内,上报《农村电商扶贫情况及案例》,5000字以上;
“本周催报必报《财政扶贫滞留资金清理工作情况表》和《2018年扶贫项目库》。”
“你看,仅本周就要上报1万多字书面材料、填11份表格,还不算固定的各类周报、月报、半年报和全年报。文字还好‘发挥’,关键是表格中的数字,常常要户、组、村、乡4个层级统计汇总,而且一个部门或一张表格一个统计口径,有时变着花样反复要数字,让人无所适从。”
他叹了口气,继续说:“村组又没有统计员,数据只能凭村组干部口头报,有的报的有依据,有的明知是‘毛估估’,你又拿村组干部怎么办?人家又不拿你工资。县扶贫办只有四五个人,光打电话要数字就忙得够呛,还能指望他们下去逐户核查、把每个数据都搞准?”他似乎觉得失言,转而哈哈笑起来,伸手合上记者笔记本,低声道:“跟你随便聊聊,可别记啊!”
“你说的都是实话,我还想听呢。”记者翻开笔记本,笑看他。“算了、算了,以后再聊。”他起身送客,到电梯口向记者眨眨眼,微笑道:“我可没说什么哦。”
9月21日,记者驱车到另一设区市,采访另一位熟识的县扶贫办主任。当问到“一周要填多少扶贫报表”时,他始终笑而不答。记者同他“讲条件”:“不问你们县具体数字,只要你说出两县比较数字即可。”他点头应允。当记者报出昨天外市某县扶贫办一周上报材料和表格数后,他脱口而出:“我们只多不少!”
本报记者 林 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