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大学管理应少些“孤岛思维”

时间:2018-10-10

中国江苏网讯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各校门设置门禁的消息近日引发热议。大学是否要设置门禁,这是个一再引起争论的老话题。支持者认为,设置门禁有助于维护教学秩序、保护学生安全;反对者则以“大学精神”为旗,呼吁大学开放包容、与社区融为一体。双方观点都有合理之处,但多是基于各自立场而坚持的非此即彼。

进入南京大学校园的校外人士,有的是慕名而来观光打卡,有的是联络感情走亲串友,有的是近水楼台锻炼休闲,像蹭听讲座、遛弯散步、抄个近道啥的,这些都无可厚非。对校方而言,外来人员过多易增加校园安全隐患,管理成本随之上升。这些忧虑与风险也不应被忽视,毕竟大学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要安全,还是要开放?这一问题看似两难,实则陷入“孤岛思维”泥潭,人为地把大学和社区割裂开来。大学与社区乃至城市是共生关系,而不是“寄生的”或“孤立的”。大学要融入社区,敢于开放自己的资源;社区也应当支持大学,积极维护其正常秩序。如果人们自由出入大学而不遵守规则、不承担相关义务,如果社区无限制地占有使用大学资源而无需做任何补偿,大学采取成本较低、易操作的门禁制度作为回应似乎也就在情理之中。近年来,大学校园实行门禁制度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把大学与社区互动中应尽责任单独压给大学或许正是其间重要原因。

大学不只属于在校师生,这话诚然不假,但也意味着,大学的安全需要我们共同来负责,大学的秩序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大学的资源需要我们共同来守卫。一方面,大学应慎重灵活地采用门禁制度,或分时段限制,或实行预约登记,或开放校园但在图书馆、教室等处设置独立门禁。另一方面,人们进入大学当有一种敬畏和自觉,加强自我约束,主动维护大学的环境和氛围。社区可制定居民公约,在与大学协商的基础上,寻求居民诉求和大学秩序的最大公约数;而城市管理者既要对大学的安保予以支持,又要不断完善社区配套设施,给人们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休闲场地。只有告别“孤岛思维”,各方齐心协力,才能避免大学成为“孤岛”,使大学真正成为城市的人文坐标、精神家园。

  • 上一篇:电冰箱、洗衣机、扫地机器人如今都能快递到高校——校园快递悄然改变“地摊模式”
  • 下一篇:扬州邗江区用警示漫画教育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