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交通事故后,不仅要去快速理赔点分清事故责任,还要约保险公司去维修点定损,整个过程至少需要好几个小时。9月30日起,南京交警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了“警保联动”服务。半个月来,仅玄武、秦淮、鼓楼、建邺4个区就有766起交通事故现场处理完毕。
交通事故后,不到10分钟搞定定责和定损
10月12日晨7点,南京交警四大队大院内,事故民警杨警官上了一辆白色轿车,车前引擎盖上印有“警保联动”4个字,与他一起坐进警车的还有一名中国人保财险南京市公司理赔员。
“早高峰事故多,我们会在事故多发路段巡逻,一旦接到事故警情也可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杨警官告诉记者。
7点40分,电台传出报警:湖西街福园街路口有两车碰擦。接到任务后,杨警官等迅速赶了过去。这是一起简单的追尾事故,后车全责,虽然事故双方对事故责任没异议,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杨警官先给事故现场拍了照,随后用手机登录“南京交警”微信公众号,上传现场照片和事故责任,很快,一条带有事故号的短信发了过来。由于责任车并不是在人保投保,保险公司理赔员在检查车损情况后指导责任车主,他可以把事故号告知其所投保的保险公司,直接约在4S店定损和维修,这样就不需要多跑一趟轻微交通事故理赔中心了。
“如果责任车是人保的车主,那就更简单了。”该理赔员说。
就在当天上午10点50分左右,应天大街云锦路路口又发生一起追尾事故,后车车主承认自己当时手机掉到座位下,边开车边捡手机,没留心前方路况这才撞了车。杨警官仍通过“南京交警”微信公众号快速给事故车辆定责;与此同时,由于事故责任车是在人保投保的,理赔员对损伤部位进行拍照、上传,现场定损,并开出了赔付单据。“你可以直接去4S店修车,费用保险公司会直接打到4S店账户。”理赔员对车主说。
“我什么都不需要做了?”车主吴先生有些讶异。他告诉记者,以前发生交通事故后,双方要先约时间去快速理赔中心定责,还要约保险理赔员定损,快的话得几个小时,如果双方都比较忙,那维修时间更说不准了,10天半个月都有可能,“距离我发生事故过了不到10分钟,没想到都办好了。”如此便捷,让习惯了老流程的吴先生有些不敢相信。
“警保联动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现场办结,事故车主直接去修车就行了。”杨警官说,当天上午,他一共接到4起事故警情,其中有2起都是现场办结。
“警保联动”实施以来,数百起交通事故现场处理完毕
“警保联动”指的是,保险公司理赔员着“警保联动”反光背心,携带记录仪、服务卡等相关工具文书,与交警大队民警或警辅一起,驾驶着贴有“警保联动”统一标识的定损勘查车,在主城商圈、易拥堵路段开展路面巡逻,并通过使用“交管12123”手机软件、或“南京交警”微信公众号中微信快处功能,协助轻微事故当事人自行协商或使用远程定责,损失轻微的可以当场定损理赔,损失严重的可以直接到修理厂维修。
近年来,南京年均处理各类交通事故30余万起,其中车损事故占比在90%左右,而随着全市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轻微道路交通事故数量也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交通事故造成的梗阻已成为道路拥堵的重要诱因,今年上半年,应天大街高架、卡子门立交、绕城公路、江北大道快速路拥堵延时指数均在前列,其首要因素是车流量过大,其次就是交通事故的影响。据统计,仅绕城公路平均每日就发生各类事故30余起,直接导致拥堵指数上升15%。
为方便日益增多的轻微交通事故当事人处理事故,尽快疏导事故车辆保障交通畅通,“警保联动”将原来发生轻微事故后到交通事故保险理赔服务中心处理的方式,变成了“流动理赔服务点”在路面流动办公的模式,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大大节约了事故车主的时间,这也是我市交管部门响应公安部“放管服”号召的便民新举措。
据悉,“流动保险理赔服务点”自今年8月28号在建邺区试点以来,日均处理完结17起交通事故,现场结案率达50%以上。10月1日至10月15日,仅玄武、秦淮、鼓楼、建邺4个区就有766起交通事故通过“警保联动”办结,日均51起。
不是所有交通事故都适用“警保联动”
“警保联动”虽然方便,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交通事故。
“首先,交通事故造成的后果必须轻微。”相关交管人士介绍,所谓“轻微”,指的是仅有车损,无人员受伤,且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额在5000元以下。
其次,如果事故中有轻微人伤,比如脚扭了、或者轻微擦伤等,且当事人明确表示身体无大碍、不需要前往医院治疗的,也可以由保险理赔员现场快速赔付。
符合“警保联动”事故处理要求的车主,只需要按正常程序在交通事故发生后拨打报警电话,指挥室在接到警情后,了解事故情况,并通知附近的“警保联动”定损勘查车过来协助处理。
需要提醒的是,因为目前“警保联动”处于起步阶段,定损勘查车数量有限,如果事故司机报警时,附近没有定损勘查车,或该车正在处理其他事故抽不开身,还希望车主能配合警方工作,自行拍下现场照片,将车挪到不影响交通的地方,通过“南京公安”、“南京交警”微信公众号自助处理,或去快速理赔中心处理。
本报通讯员 李鑫 郎伟超
本报记者 王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