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他,荣膺“CCTV年度法治人物”

时间:2018-12-12

中国江苏网讯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4日晚播出的“124国家宪法日特别节目”中,苏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公诉二处处长王勇,从25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评“CCTV2018年度法治人物”荣誉称号。他是我省唯一的入选者,也是全国检察系统唯一入选的检察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勇表示,“要努力做司法与民意良性互动的践行者”。

案件没有大小之分,

每个当事人都是平等的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全国十佳公诉人……工作20多年,王勇多次成功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十余次立功受奖。

在当检察官之前,并非法律科班出身的王勇曾在山东省滨州市检察院做了5年会计,但他一直对公诉席十分向往。隔行如隔山,如何翻越这座“大山”?他当年的同事说,那段时间,王勇总是捧着厚厚的法律书,别人喊他根本听不见;家人也记得,那会儿一下班,他就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大声背诵法律条文、朗读起诉书。

经过这番努力,王勇通过初任检察官考试,2001年通过双向选择,如愿以偿走上公诉岗位;2007年,王勇被选调至苏州工业园区检察院工作,在这期间起诉400余件刑事案件,无一错案,无一改变定性。2011年9月,他刚调入苏州市检察院,就遇到舆论高度关注的何强等人聚众斗殴案。他主动请缨,在重新审查客观性证据后,发现大量新的证据,变更了认定事实,解决了法律适用问题。该案后来成为区分“正当防卫”和“互殴”的经典案例。

近年来,王勇参与指导办理的常熟顾春芳集资诈骗案、外地垃圾非法倾倒太湖案等6个案件,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国家网信办、《检察日报》等评为当年全国十大刑事案件之一。

“就像医生做手术,任何一个疾病的治愈,背后通常有大量不为人知的医学原理。我们办理案件也是,再简单的一个案件,都涉及大量法律知识,需要运用自己的学识、理论、对案件的见识等去解决。”王勇说,作为检察官,在面对各种案件时,没有大小之分,只有“罪与非罪”;不会因为案件被外界关注便更加重视,也不会因为数额较小而轻视。“每个当事人的利益都是平等的,一个人涉嫌犯罪,需要我们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去对待。”

关注社情民意,

社会越喧嚣司法越要理性

今年夏天,王勇率领团队依法主动介入“827 昆山反杀案”,向公众清楚阐释“什么是正当防卫”,让案件办理过程成为司法与民意良性互动的公开法治课典范。

“把防卫者的利益作为我们法律保护的优先利益、首要利益——这是我们办案中向社会传递的一个重要价值观。”王勇说。

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王勇是个非常理性的人,他的理性基于司法工作,同时不忘关注社情民意。在他看来,司法人员一直身处司法专业领域,相互之间建立对司法专业的认识,但如果不注意,这种认识就容易变得片面——只管条文正确与否,而不管老百姓是怎么想的;只管是否和条文相适应,不管一般群众是否接受这个结论。“一边认真按照法律条文去办事,一边不断听取民意,不能忘了自己的朴素正义感,让每个案件的办理实现司法和民意最大的共振与契合。”他说。

“外界声音越多的时候,你越要理性。”身处互联网时代,面对人们的意见表达,王勇对“理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要靠事实说话、靠证据说话、靠法律说话。“当外面的声音越大的时候,要越能促使你更谨慎、负责、全面地对待相关案件,外界的声音不能代替我们的判断,但它能让我们保持足够清醒。”

最害怕“自己能力不足”,

最开心被告人家属服气

在检察院工作已经20年了,王勇坦言:“办的案件越多,就越担心、越害怕。”他担心的不是打击报复,而是怕“自己能力不足”,“害怕不能成功指控犯罪分子,害怕指控错了,害怕把无辜的人指控为罪犯……”

他曾多次在半夜时分惊醒,琢磨结论是否正确。一旦想到某个问题可以从这个方向去解决、这个证据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调取时,他会第一时间给同事们打电话,有时是晚上10点多、11点多,有时是凌晨五六点……王勇说,自己工作时就处于“战斗”的状态,这时他就不考虑其他问题了。

有一件事,至今让王勇引以为豪。“十几年前,办理一个案件,开庭开了一天,走出法庭时天都黑了,这时我听到被告人家属在后面说,这个检察官较厉害,说的话有道理。”

回忆当时的情形,王勇仍然很有成就感:“我在指控他犯罪,他在否认自己犯罪,他的辩护人也在否认犯罪,而能让被告人家属认可我的工作,那是我最大的快乐,一天的辛苦都很值得。”

通讯员 苏检轩

记者 顾 敏

  • 上一篇:偷了钱还包,两小偷自投罗网
  • 下一篇:星美影城闭店潮,南京已有3家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