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九旬参战老兵回忆东王庙激战

时间:2019-03-12

张老向记者回忆当年的东王庙激战。

中国江苏网讯 3月8日本报刊出了《热心市民讲述当年的激战:这里埋葬着70多位无名烈士》的稿件,近日,战斗亲历者、年逾九旬的张级三老先生主动联系本报,希望能够为战友们提供信息,找到“归家”的路。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陈郁 张可

新江北报记者 杨跃 邹铭东 马齐晔

九旬战斗亲历者回忆激战时刻

张级三老人现为正师级干部。他说自己生于1928年,江苏金湖金沟东人,1944年11月参军,1945年补充到新四军二师5旅(以下简称5旅)警卫连当战士。

“新四军二师5旅即你们新闻说的东王庙战斗我方的主力部队之一”,张老说,扬子晚报刊登的对东王庙战斗描写和解放军出版社编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上对该场战斗的记载是一致的,和自己的记忆也十分吻合。

“东王庙战斗是我们5旅打的,打了三天!”张级三回忆,当时的对手是蒋介石两支最精锐的王牌主力部队张灵甫整编74师、邱清泉第5军,双方实力悬殊。根据战场情况,华东军区命令5旅撤出去,6旅部分部队和地方部队留守。张老说,当时形势紧迫,战斗打得很突然,作为警卫连普通的战士,他说自己获取的信息较为有限,同时警卫连的主要职责也不是和敌人作战,具体伤亡情况他没法核实,但伤亡惨烈是肯定的,这个不容怀疑。

竭力搜索信息助力战友“回家”

张老说,他一直关注扬子晚报“帮烈士回家”追踪报道,看到关于东王庙战斗的报道后,他就专门梳理一下5旅演变的过程,希望能帮助从中找到东王庙战斗伤亡战士更为详实的线索。

据张老介绍,5旅前身是鄂豫边桐柏山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抗战时改编为新四军四支队八团,后挺进到皖东发展。1939年以八团为基础,组建新四军五支队,进军津浦路东,罗炳辉为司令,“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成立7 个师,五支队八、十团编为十三、十四、十五团,组成5旅旅长成钧,政委赵启民。

1947年撤消,改纵队,5旅为第七纵队20师,第七纵队辖19、20、21师;随着解放战争进一步发展,军队进行全国统一编制,七纵队改为25军,5旅改为25军74师,1952年25 军撤消,5旅改为24军70师,参加了抗美援朝。回国后驻北京,后又到承德,又改为旅。

张老说,以前他跟老部队一直有联系,最近几年因年龄大了才失去联系。只知道老部队最后是24集团军的,驻河北承德地区,“因我在1947年山东的一场战斗中身负重伤离开5旅,更多内容也提供不了了,但你们顺着我说的这条线去找找,说不定会有所收获!”

盛世来之不易,烈士壮举须载进史册

“当时正值雨季,洪水滔天,弹药受潮,手榴弹拉不响!”谈到自己在山东负伤的那场战斗,张级三记忆犹新,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他说他所在警卫连如果被命令投入战斗,那说明形势已经十分严峻了,作为警卫连副班长,张级三只能冲锋陷阵,“突然一个炮弹过来,哐当一声!感觉腿部发麻,回头一看,鲜血直流!”张级三说,因敌人增援部队已至,阵地也被攻破,部队已经下命令撤退,伤员集中地几乎没有医务人员及担架。当时伤员能爬的自己爬,能躲的自己躲,从中午等到晚上,几乎已经绝望,晚上参谋长获知还有几十个伤员滞留后,立刻命令寻找担架,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他们伤员开始了半个月的生死逃亡。

张级三表示,扬子晚报发起的“寻路,帮烈士回家”大型公益行动是件非常有意义的大事,他看到后特别暖心,有生之年他将全力支持帮无名烈士“寻亲计划”,告慰无名战友及先烈。

  • 上一篇:数九寒天就要熬到头了 未来几天江苏晴好为主
  • 下一篇:为多拿拆迁赔偿款 六旬老妇竟想到“移花接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