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遇见”文化休闲驿站王昌龄宴饮处 秦 宣供图
中国江苏网讯 散落四处的文化资源、历史遗存,久无问津便如珠玉蒙尘。这是很多老城区面临的共性问题。南京市秦淮区在寻常巷陌间披沙拣金、串点呈现,打出了一个文化地标潮牌——“转角遇见”,成为游客漫步街头的“小惊喜”,市民家门口的“小确幸”。
红瓦尖顶、老虎窗、立式烟囱、带立柱的门廊,长乐路与平江府路路口东侧,一座民国风情小洋楼成为文艺青年的网红打卡地。这处民国教育家姚文彩先生故居,被打造成“转角遇见”的首个项目——文采书屋。走进书屋,这里面积不大,内部布设十分别致,茶吧、图书柜、读书角、茶艺桌……书屋墙上布置着姚文采先生生平事迹展览,市民们可以在此借阅关于民国教育、秦淮文化等方面的图书,也可以在此约上三五好友读书聊天,或者参与这里的插花或者烘焙的沙龙活动,在这处城市拐角遇见“慢生活”。
秦淮区最新开张的一家“转角遇见”文化休闲驿站,活化利用了三条巷25号民国建筑,建成五老村爱国卫生运动纪念馆。二楼展览以“爱国卫生运动”为主题,讲述秦淮区五老村街道从卫生环境极差的“苦恼村”,变为全国环境卫生模范街道的过程。一楼则是供市民休憩交流的“休闲茶吧”和迷你图书馆。吴敬梓纪念馆、王昌龄宴饮处、聚星亭、魁光阁、赏心亭……
秦淮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素玉表示,打造“转角遇见”项目的“初心”,就是活化利用街头转角的小微空间,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文化休闲产品,营造品味秦淮故事的“微空间”,彰显“特而精、最南京”的秦淮风雅,截至目前,这样的“转角遇见”文化休闲驿站已建成44处。
“历史建筑要修旧如旧,但秦淮故事则要常说常新。”秦淮区委相关负责人说,“微更新”力求尊重原有风貌记忆,活化利用关键转角小微空间,用工程量小、耗资少的织补改造、绿化彩化,植入丰富的文化要素和生活功能,带动周边业态布局调整,突出营造“转角遇见”美好生活新体验,今年秦淮区还将新增56处这样的城市微空间项目。
免费开放不设门槛,城市微空间如何长效运营?秦淮区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冯家红介绍,目前“转角遇见”文化休闲驿站主要分为自营点和植入型。文采书屋、吴敬梓纪念馆、五老村爱国卫生运动纪念馆等为自营点,打造市民家门口的文化客厅。而更多的“转角遇见”微空间是“植入式”,利用现有文博场馆、旅游景区、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产业园区,统一配备“转角遇见”标配设施:游客自助查询机、电子图书阅读终端、迷你图书馆、志愿者驿站等。
一处处 “转角”正汇聚成一个崭新的文化地标。目前,秦淮区已启动“转角遇见”商标注册等系列工作,以产业思维谋划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记者了解到,这些文化微空间通过寻找合作伙伴,与各种机构进行业务洽谈,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茶艺花艺培训、读书会、讲座交流等,力争做到收支平衡有盈余,支持项目良性运转。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秦淮区通过‘转角遇见’微空间的打造,将散落四处的文化资源、历史遗存串起来、亮出来、活起来,创新了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形式。”南京市社科院李惠芬研究员说,城市微空间提供丰富公共休闲产品的同时,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升了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效性,为各地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路。她同时强调,文化微空间的运营要注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必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 本报记者 仇惠栋
通讯员 孙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