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墙砖上的铭文清晰可见。
热心市民带记者寻找明城墙砖。
中国江苏网6月13日讯 近日,有热心市民发现,正面临拆迁的燕子矶新城范围内的南京电气集团(原南京电瓷厂),有一段围墙是由老城墙砖砌起来的。接到市民举报后,南京市、栖霞区两级文物部门立即会同南京明城墙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初步判断,仅当前发现的这段长达2000米的围墙,就有三万块明城墙砖。
通讯员 聂露露 董跃明
交汇点南京晨报记者 仲永
墙砖上的铭文清晰可见
昨日,在燕子矶街道文化站的协调下,南京市明城墙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进入企业调查,企业派专人给予很好的配合和引导,他们明确表示会积极支持文物保护。明城墙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厂方提供了很多线索,在寻找了好几处地方后,经过一一排除,最终在企业的北围墙处发现2000米左右的围墙,是由老城墙砖砌成,没有经过水泥粉墙,砖上字样清晰可见。
“都昌县提调官主簿房”“朱明起甲首”“鄱阳县提调官县丞张”“瑞州府提调官通盘”……这些墙砖的铭文无不在倾诉着它们正统的明城墙砖的身份。明城墙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每块墙砖上都有类似的铭文,上面刻的除了城砖烧制的时间、州府名称之外,还有监造官、烧窑匠、制砖人、提调官的名字。
“在这些城砖上刻人名的用意,就是要责任到人。无论是监造官、提调官,还是烧窑匠、制砖人,如果在修筑城墙过程中发现砖块质量有问题,都会受到惩罚,重则刑罚,没人能逃过处罚。”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说,这套严苛的追责制度,正是明城墙能屹立600多年而不倒的保障。
保存完好没有二次破坏
在这处围墙的背面,是一大片居民区,从一户居民家的窗台伸出手,便可与围墙亲密接触。记者注意到,围墙这一面原本是用水泥粉刷的,然而经过几十年的风化,水泥早已脱落,露出了明城墙砖的原本面目,而那些烧制在砖头上的铭文,则时时在提醒着人们它们的身份。
经过初步检查,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欣喜地发现,这批墙砖的质量很高,成色很好,“主要是这段围墙自砌起来便没有再动过,避免了二次破坏。”
家住江家村20号的顾女士,今年64岁,从她能记事的时候这个围墙就存在了,她家的房屋距离该处围墙最近不超过1米。顾女士告诉记者,当年建房时,考虑到对城墙砖的保护,就没有直接利用围墙搭房,而是在距离砖墙1米处建房屋。
76岁的王银生老人很是热心,他介绍说,企业的前身是南京电瓷厂,该厂有80年的建厂历史,“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五十年代建厂时,就有这处围墙了,小时候经常在围墙边玩耍,还会爬上围墙摘野果。”王老先生告诉记者,现在这里房屋多了,再想摸一摸、碰一碰城墙砖已经很难了,凭着对围墙的记忆,他一直带着记者挨家挨户地寻找最佳拍摄点。在寻找过程中,他嘴里一直念叨着“物以稀为贵”,能看清的铭文他都会念一遍,伸手触摸砖面阴阳文,感受儿时回忆。
仅一处围墙就有三万砖
南京市明城墙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对明城墙的GPS定位,发现仅这一段围墙的墙砖,预估就有三万块。“一次能发现这么多的明城墙砖,确实比较罕见,应该是近5-6年内最大的一次发现。”保护中心的鹿科长告诉记者,下一步将紧跟企业拆迁,该段围墙将由保护中心的专业人员徒手拆装。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家住笆斗西里的王大妈非常好奇,了解了记者的来意后话匣子就打开了。她说,“备战备荒”时期企业防空洞外面的围墙也是用城墙砖堆砌的。在她的指引下,记者一行很快便找到了这处防空洞院墙,该处有城墙砖一米多高,长度约有50米。王大妈还透露,其实有不少城墙砖散落在附近居民区,不少人家在建房时都使用了城墙砖。“我家有3间房,其中一间就是用城墙砖搭建,马上要面临拆迁,我会积极配合保护部门对明城墙砖的保护。”
鹿科长告诉记者,保护中心接下来将与街道、企业密切联系,随时关注拆迁的进展,“这段围墙肯定不用机器拆,我们届时将派专业人员徒手拆除,并启动回收程序。”据了解,这些被回收的明城墙砖,今后将专门用于明城墙的修缮。文物部门则表示,将会尽快下发通知,在该地区企业、居民区拆迁的同时,对明城墙砖给予保护与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