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西街186号小区,仅有两栋住宅,八九十户居民,却有两个“管委会”。近日,“新管委会”成员许先生向本报“读者热线”(025-84701119)反映,一年多来两个“管委会”并存,物业不肯退出门卫室,还继续收费。“新管委会”数次向街道、社区求助,但一直无法开展工作。
“老管委会”未清退,又成立“新管委会”
该小区是政法系统几个单位合建的宿舍,2000年交付。一栋住宅临街,其底楼设有门卫室,另一栋住宅楼后有个自行车棚。许先生告诉记者,小区车位、电梯都没有,物华物业公司提供的服务主要就是安排一对夫妻看门、做保洁。
2015年3月,物业提出涨价,20多个认为小区管理不规范的业主,联名向街道表达成立小区业委会的诉求,后街道回复,不具备成立业委会的条件,改为成立管委会。许先生说:“街道、社区召集‘老管委会’成员、部分业主代表开会,协商成立管委会的事情。‘老管委会’没人反对,其负责人邱金宝明确表示不再参与小区管理。”此后,社区发布管委会成员征集通知,业主报名。2016年1月12日,社区盖章的《关于成立管委会以及成员分工的公告》在小区发布。
《公告》贴出后,“老管委会”提出异议,包括“我们还在干”“无权让我们不干了”“没看到征集通知”等等。“老管委会”负责人邱金宝告诉记者,小区交付之初,由单位聘请物华物业来管理,因部分业主不满意,物华物业几年后离开。此后,小区搞了一段时间自治,不久自治失败,有一年多处于无人管的状态。2012年,受单位委托,他成立管委会,再次聘请物华物业。他说:“当时成立管委会走了民主程序,唯一缺陷是没有到社区备案。”
“老管委会”成员季留保对记者说,要成立新的管委会时,征求过他的意见,他也不想干,后来了解到成立新管委会“不是组织行为”,担心“个人搞名堂”,所以“老管委会”必须继续工作。
于是,凤凰街道华阳佳园社区要求“新管委会”工作“暂缓”。说到两个“管委会”,社区书记叶荣蓉显得为难:社区对“老管委会”是认可的,不然当时也不喊他们来开会;“新管委会”成立过程比较顺利,也没有出错的地方。她说,慎重处理,是担心这个小区再次出现管理“真空”。
一个拿不出协议,一个不交物业费
凭着社区开的“证明函”,“新管委会”刻了公章,陆续发布《小区管理规约》《小区管理议事规则》和《2016年工作目标计划书》。“贴在小区布告栏、单元门口,但我们贴什么,门卫就撕什么。”两次给物华物业发函,先是邀请该公司到小区接洽物管事宜并参与公开招聘,后要求物业交还业主公共用房等,都碰了壁。
许先生不满,“老管委会”声称与物业公司有服务协议,却一直不拿出来。记者问邱金宝有没有协议?他说:“有一份协议,但协议上没有盖章。因为当时没有备案,就没有刻章。”
邱金宝对记者说:“作为管委会,我们一直在工作。” 他认为“新管委会”成员不交物业费的做法不妥。 “要成立新的管委会可以,但他们必须把物业费交掉,打铁还需自身硬。” 物华物业公司副总经理王先生则说,小区只有两栋楼,还有人不交物业费,公司去年亏了几千元,看邱金宝面子才肯继续服务。
记者看到,本月初物华物业发出的一张“起诉通知书”上写着,截至2016年底,该户拖欠物业费1663元。陈先生、许先生表示,原来都按时交物业费,开始维权后才没交费,因为没看到物业服务协议,交费没凭据。
门卫刘大元告诉记者,他不识字,目前贴在门口的收费通知是业主帮忙写的。“想换物业,要经过大多数业主同意。”他算过,如果小区居民全部交物业费,应该有7万元,去年收了5万多元,“说明大多数业主是同意的”。今年,收费刚开始,已经收了十几户的物业费。
面对矛盾,社区不能两边不得罪
4月26日,叶荣蓉对许先生说,她想请街道发函,通知物华物业提供协议,“如果物业提供不出来,就不能在这里服务,就启用新的管委会”,如果拿出协议了,可以让小区居民在新老管委会间进行选择,或者请新老管委会合作。
不过,4月28日,记者却听街道物业办负责人石国生说:“发不起函来。”他说,这个小区并不是规范的物业服务,物业公司也没在街道备案过,不好用行政手段干预。物业公司到街道备案,需要有合同,备案了,街道就要承担监督责任。对凤凰西街186号小区出现的矛盾,“街道、社区很无力”,还希望业主之间多沟通。
南京市住建委物业管理专家库成员、江苏天豪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本林却认为,解决这个小区的矛盾并不太难。他认为,新老管委会的矛盾,实质是业主要自主选择物业服务。这个小区规模很小,社区完全可以支持小区进行业主投票,来解决管委会争端,决定选择何种物业服务等问题。南京市物业管理办公室封女士告诉记者,如果居民觉得街道、社区的处理方法不合适,可向区里反映。
凤凰街道物业办刘先生说,街道共有92个小区,其中1998年之前的老小区有53个,老小区中10个有规范的物业管理,老小区物业服务难题较多。河海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南京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草案)》起草组负责人陈广华教授认为,老小区问题很复杂,应将老小区纳入社区治理来进行专题研究,破解其中的居民自治等难题,提升居住者的获得感。
本报记者 徐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