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爱烈士长眠在青海乌兰县烈士陵园。
“那里有如狼似虎的风沙,夜里冷得要死,冻得想哭,但我们还是得挺住,可以说青藏线是用战士的汗水甚至生命铺架出来的。”这是铁道老兵对当年修建青藏铁路时最深刻的印象。
江苏省邳州市张可越的哥哥张可爱就曾是一名铁道兵战士。1980年,张可爱在修建青藏铁路乌兰县段时不幸牺牲。回忆起当年哥哥参军时村里人送别的情景,张可越时常心酸落泪,但回忆也不断给他动力。他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尽管39年过去了,可他仍然经常想念哥哥,哥哥的优秀品质实际上一直在影响着自己乃至全家人。
紫牛新闻记者 任国勇 实习生 王雪纯受访者供图
寻路触发的思念
39年前,哥哥牺牲,长眠在青藏铁路旁
寻访、报道,近日扬子晚报“寻路,帮烈士回家”大型全媒体行动引起了邳州市张可越先生的关注,清明节到来前他致电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说:“你们报道的事迹很感人,你们开展的‘寻路,帮烈士回家’行动很有人情味,这不由让我想到了我的哥哥在上世纪80年代修建青藏铁路牺牲的事,由于当时条件艰苦,我哥牺牲后就地埋葬,39年过去了,惭愧的是至今我都没能亲往祭奠,虽然几次做好计划准备前往,但最终又因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张先生的叙述再次揭开了一段青藏铁路修建时期可歌可泣的往事。
青藏铁路被中外媒体评价为有史以来最困难的铁路工程项目。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也被称为天路。东起青海的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在一期工程中,由于工程机械缺乏以及技术条件有限,很多战士牺牲了。记者曾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孔常嘉写道,他也是一名铁道老兵,铁道兵走小路修大路,送给当地百姓的是通向幸福的天路,而留下的是铁道兵战士的一座座墓碑,和平年代铁道兵每个团都在驻地建有烈士陵园。根据部队番号,孔常嘉与张可越的哥哥张可爱曾同属一个部队,都在青海乌兰县奋斗过。
张可越告诉紫牛新闻记者,他们兄弟九个,张可爱是他的三哥,1978年参军,前往青海省乌兰县修建青藏铁路,1980年,张可爱在一次爆破过程中牺牲,就地埋葬在乌兰县。自从哥哥当兵后,他们俩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回忆当年的情景,张可越说:“虽然对哥哥的印象模糊了,在他牺牲后的39年中,我也没能亲往祭奠过,但哥哥的优秀品质一直在影响着我,乃至全家人。”
哥哥信里常鼓励“好好学习,报效国家”
张可爱是邳州市车辐山镇任庄村人,1978年2月入伍。“当时我奶奶刚去世,丧事还未及办完,他就急匆匆地走了,说是要到乡里一起集合,坐拖拉机去县里,然后再坐火车去青海,火车还要再坐3天3夜,然后再转汽车才能到。”张可越说:“三哥入伍的场面至今我还记得,当时,大队里好多干部都来了,派人敲锣打鼓地送行,说是送,其实就是步行,只记得我三哥胸戴大红花,走在队伍最后,步子迈得很重,眼里噙着泪水,其他人都是欢天喜地的,好多人跟着送,那时的我才9岁,还不懂三哥为什么哭,反正只知道跟着跑,一直跟到村外好远。”
说起大伙为哥哥送行的场景,张可越就忍不住掉泪,三哥这一走竟然40多年,至今都没能回到生他养他的故土,也永远不能再回来了。
“三哥入伍后,在部队表现很好,很快就入了团、入了党,后来还提了副班长,那时三哥给家里写信,经常由我来念给爷爷他们听,我也学着给三哥写信,我爷爷他们就教我写‘家里很好,不要挂念,你自己在外要注意保重身体,好好进步’,记得三哥经常在回信里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文化,报效国家。”张可越对紫牛新闻记者说:“当时,大人们都讲,村里青年人中我三哥是最棒的,他样样都能占得着,模样英俊,个头匀称,身体也结实,不到十八岁还学会了木匠,关键是还有勤快朴实、乐于助人的品质,在村里从来没有见他跟谁红过脸。我爷爷也最喜欢他,后来,他牺牲的噩耗传来,家里人都瞒着我爷爷,最后还是让他知道了,老人家伤心得几天没吃饭。”
张可越说,再后来他才慢慢地知道,三哥是在一次执行爆破任务时,被突然爆炸的“哑炮”击中头部牺牲的。“我记得当时和大人们一起听到噩耗时,我还埋怨三哥,为什么不能一直趴着不动,等‘哑炮’什么时候响了什么时候再起来,哪怕是等到天黑,‘哑炮’不响也不起来,我爷爷还斥责我说,你那是磨洋工,一天下来还能赶出活吗?三儿不是那样的人。”张可越说:“是的,从爷爷辈起,我就知道我们家都是起早贪黑赶活的人。”今年50岁的张可越先生从事政法工作,他说,自己的成长一直是受三哥的影响,勤学苦练,发奋读书,在上世纪80年代考上了大学,走上工作岗位至今。
祭奠
侄子们驱车600公里去看三伯
张催是烈士张可爱的侄子。张催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虽然从未见过三伯,只见过他生前唯一的一张军装证件照,很英俊。“三伯的事迹,我们从小就听过,终于在去年,我和父亲、六叔、几个兄弟一行几人得以前往祭奠。”张催说:“2018年4月2日,我们一行人在甘肃兰州打工,利用打工间隙,从兰州租了一辆车,开了大约600公里,到了青海省乌兰县,我们赶在清明前祭拜了三伯,那是我们一家人唯一一次到墓前祭拜他。”
张催说,三伯的事迹也激励着他们这些后辈,做人要实在,踏实做事。在前往祭奠三伯的途中,汽车驰骋在高原上,看到崇山峻岭,看到牛羊成群,看到壮观的青藏铁路,看到当地人的笑容,也想到了三伯,因为三伯在这里付出了青春和热血。在乌兰县烈士陵园,看到墓碑上镌刻着张可爱烈士的名字,看到89350部队番号,敬佩感油然而生。
陵园里的烈士大部分因修铁路牺牲
据乌兰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当年在修建青藏铁路时,一方面,由于这里地处高原,地势险恶,环境恶劣,常年寒冷缺氧(张可爱烈士遇到的“哑炮”很多时候就是因为高寒缺氧,导火索燃烧缓慢引起),有很多江苏地区来的士兵不能适应这里极端的条件,身体承受不住再加上当时医疗水平有限,得不到有效治疗;另一方面,修建铁路施工难度巨大,中间涉及爆破等等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意外。据工作人员说,埋葬在乌兰县烈士陵园的烈士有90%是在修建铁路时献出宝贵生命的。
工作人员也表示历史不会忘记这些为了修建铁路而奉献自己年轻生命的烈士们,所有人都应该感恩和怀念他们。“因为烈士来自五湖四海,我们没有办法去组织家属一起来祭拜或者扫墓,但是我们会在每年的清明节和烈士公祭日,组织我们当地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进行一系列的线上纪念活动。如果有烈士家属来了,我们也会热情地接待他们。”
烈属前往祭奠,差旅接待有照顾
张先生说,亲属们一直有一个愿望:“能不能在我们老家的烈士陵园有一个纪念的地方,毕竟青海实在太远了,我们祭拜扫墓确实太困难了。”记者就这个问题咨询了江苏省民政厅,相关人士回答:“如果家乡烈士陵园设立英烈榜,烈属提供相关证明之后,可以申请在英烈榜上加一个名字,方便家属纪念,具体办理可以持合法手续到当地的退伍军人事务局办理。”
紫牛新闻记者获悉,根据《民政部关于做好烈士亲属祭扫接待工作的通知》民电〔2010〕30号,民政部门做好烈士祭扫组织接待工作,烈士亲属祭扫烈士墓,分有组织祭扫和自行前往祭扫两种形式。烈属范围为烈士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组织祭扫的,由烈属户口所在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负责,原则上每三年一次,每位烈士前往祭扫的亲属及陪护人员限三人以内。烈士亲属因故不能参加有组织前往的或当地民政部门因工作因素不能组织的,经烈属户口所在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出具介绍信,也可以自行前往祭扫。
民政部门组织祭扫的,烈属差旅费由负责组织的民政部门负责,烈士安葬地民政部门负责提供食宿及当地交通工具;烈属自行前往的,原则上由烈士安葬地县级民政部门接待,负责每位烈士三位亲属的食宿费用,并视情给予适当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