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4月2日下午2时15分左右,一袋饱含“生命种子”的17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由红十字会志愿者火速送往上海挽救一名12岁恶性血液病患儿的生命。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分院(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主管护师方英。
护士捐献“生命种子”
4月2日上午8:30左右,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新大楼8楼血液科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画了点淡妆的方英气色不错,静静地躺在床上,和家人、同事有说有笑地聊天。经过前几天的住院准备,她马上要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8:45,该院血液科负责采集的陶玉卿主管护师俯身对方英说:“不用紧张,马上开始采集了!有什么不舒服跟我讲!”随即,陶玉卿从方英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国际最新型的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捐献者体内。
捐献过程中,方英不断揉捏小球,加快血液流动,利于采血。5个多小时后,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成,经过医院分析检测细胞数,确认方英捐献的172毫升造血干细胞血液符合患者的需求。4月2日下午2:15,来自上海红十字会的志愿者护送着这些“生命种子”,随即赶往南京站奔赴上海,第一时间要将“救命血”送到正在等待救命的患者所在的医院。
志愿者离别前,将一封来自上海的书信交至方英及家人。这封饱含感激之情的信来自患儿的父母,信中说道:“谢谢您给了我儿子第二次生命,您是我们儿子的再生父母!”
“捐献这件小事是我应做的”
方英生于1983年,2007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溧水区人民医院(中大医院溧水分院)工作,现为血液净化中心主管护师,于2012年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当时单位组织无偿献血活动,在现场溧水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向我们宣传造血干细胞的有关知识。作为一名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我常年为七八名尿毒症患者进行透析。每次看到那些病人渴望康复的眼神,心想能活着真好。捐献造血干细胞既然可以救人,我就入库吧。”方英和记者谈起了当初入库的初衷。
2018年11月,正在上班的方英接到一通来自溧水区红十字会的电话。原来是工作人员通知她与一位患者配型成功,问是否愿意为对方捐献。她当即就答应,表示愿意捐献。一周前,方英来到中大医院进行采集前的准备,从3月29日开始每天静脉注射动员剂,每天两针,直到4月2日上午最后一针打完。
据悉,捐献完成后,方英因此成为溧水区第1例、南京市第66例、江苏省717例、全国8196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方英是一名资深护士,她明白捐造血干细胞是很安全的行为,对身体并没有伤害。但对于普通人群,比如最亲的家人,总是多少有些不太了解。对于妻子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方英爱人王瑞非常支持。“妻子在工作上兢兢业业,非常出色,多次被评为‘优秀护士’。每年单位组织义务献血,她总是主动献血,累计献血2000多毫升。”王瑞说。
“今年是我的本命年,当得知等待配型的患儿12岁,和我同一生肖,觉得非常有缘。”方英说,患儿和儿子只相差1岁,因此,对患儿心生怜悯。方英的儿子本来还对妈妈有所担心,但方英教导儿子不用害怕。丈夫王瑞更是对妻子赞许有加。他说:“我的妻子是护士,更是贤妻良母,她很有爱心,也很有勇气,是我们全家人学习的榜样!”
通讯员 崔玉艳 程守勤
记者 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