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新闻曾报道过曾佩(右)和高阳的故事。
朱奶奶接受紫牛新闻记者采访。记者见到,其家中家具非常陈旧。
南京一位92岁离休老人给抗癌女主播捐款万元,却遭对方婉拒,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4月4日,扬子晚报刊发紫牛新闻《抗癌姑娘不再孤独,那个退伍铁汉为爱而来》,讲述山东姑娘曾佩10年前不幸患癌,她为缓解压力开通网络直播,男粉丝被她的坚强与善良所打动,爱上她并奔赴千里去照料她的动人故事。这则新闻打动了很多人,南京92岁离休老人朱悦真分别给曾佩和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写信希望捐款给曾佩,但被曾佩婉拒。
紫牛新闻记者走访此事,无意中发现了这背后的感人故事……紫牛新闻记者陈勇文/摄
老人的善举
看到紫牛新闻,欲掏万元资助患癌女子曾佩
曾佩今年36岁,家住山东济宁邹城。2009年她被查出乳腺癌,其后几年边打工边接受治疗。
2018年11月,曾佩在某直播平台注册了账号,隔几天直播一次自己日常治疗的片段,讲述自己的抗癌过程和心路历程。她的粉丝高阳深受感动。2018年12月26日,高阳从哈尔滨老家赶到济宁,照顾曾佩一个多月。他被曾佩的坚强和乐观所打动,慢慢地爱上了曾佩。今年3月25日,高阳再次来到山东曾佩的病房,决定一直照顾曾佩,而且准备与她领结婚证,相伴终身。
目前,曾佩的癌细胞已向身体多器官转移,正处在化疗期间,治疗费还缺四五万元。4月4日,扬子晚报刊发紫牛新闻《抗癌姑娘不再孤独,那个退伍铁汉为爱而来》,讲述这个故事,打动了无数人。
当天,南京一位92岁老人看到扬子晚报的报道后,给曾佩寄去一封挂号信,表示看到她顽强抗癌的事情后非常感动,将尽力凑一万元资助她。在信中,老人介绍自己名为朱悦真,92岁,从电子工业部驻南京某科研单位离休,她将尽力凑钱给曾佩急用,先解决急需。老人在给曾佩寄信的同时,也给紫牛新闻记者来信,表达了捐款意愿,并希望记者协助转款。紫牛新闻得知此事后,与双方都取得了联系。曾佩在其微信朋友圈转发了老人的来信,表达了感谢之情,不过她婉言谢绝了老人的捐款。曾佩还再三嘱托紫牛新闻记者:“一定替我们再次表达对老人家的感谢。”
家里水泥地木板床,要捐的一万元是老人刚发的工资
带着曾佩的嘱托,紫牛新闻记者于4月9日来到朱悦真老人家中。
朱奶奶的家位于南京鼓楼区模范西路定淮门2号,小区建造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是陈旧。朱奶奶住的房子是老式的三室一厅,基本上还是毛坯房并未装修,仍然是水泥地面,电器也是旧的,用了很多年。不过,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房间窗台上还养着好几盆花。起居室放着一张木板床,报纸、杂志、文件袋整齐地摆放在上面。
朱奶奶一见到紫牛新闻记者,就赶紧从柜子里取钱,她以为记者是过来帮忙打款给曾佩的。朱奶奶说,钱已准备好了,是刚发的工资。
朱奶奶说话时总是乐呵呵的,虽年事已高,听力较差,好在口头表达能力尚好。听说曾佩婉拒了她的捐款后,朱奶奶关心地问道:“她现在身体怎么样?资金问题都解决了吗?”听完记者的转达后,朱奶奶还有些遗憾。
说起为什么要给曾佩捐款,朱奶奶介绍说,山东是她走上革命道路的地方,她对那块土地怀有特殊的感情,所以看到扬子晚报报道后,又被曾佩的抗癌精神所感动,觉得应该尽力去帮帮这位山东姑娘。
老人17岁进入抗日学校,第二年就入了党
忆起那段峥嵘岁月,朱奶奶神情中分明带着些许陶醉,参加革命工作是她这辈子最大的荣耀。
1944年,朱悦真才17岁,从老家河北邯郸考入了山东的一所抗日学校。“上午上课,下午向农村妇女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为抗日部队做军鞋,支援前线。”朱奶奶自豪地告诉记者,上学的第二年,她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朱悦真从学校毕业后,毅然选择了参军。“1947年7月,我们去华北军政干校进行了3个月军事学习,之后就奔赴战场,进入了70军。”朱奶奶说,在军政干校时,她还结识了自己的丈夫,后来与他一起在部队文工团工作。
朱奶奶说,在作战间隙,他们以演出等各种形式,鼓励战士们在战场英勇杀敌,其中快板戏居多,都是自编自演。
新中国成立后,朱奶奶与丈夫先在北京炮兵部队,读完大学后调往河南新乡工作。1971年她又随丈夫调入位于南京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从事宣教工作,1984年离休。
20多年来帮助过无数人,离休月工资一万多元,基本都捐了
朱奶奶是个热心人,身边的人不管谁遇到了困难,她都愿意搭把手。离休后,从1994年起,她就开始走上了公益之路,说起这20多年来她到底资助过多少人,她说已记不清了。
朱奶奶资助对象主要分为两类人:一类是贫困学生;另一类是患病农民工兄弟。朱奶奶现在的离休工资每月有一万多元,但个人基本没什么积蓄,大部分都捐赠出去了,具体金额她没统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就捐一些,发了工资就捐,多少也没算”。
朱奶奶说,“小时候,家里穷,没钱上学。现在有条件了,能尽力帮别人就帮点,我特别能理解那些考上大学又没钱读书的孩子的心情。”朱奶奶表示,自己就出生在农村,能体会到农民的不容易。
朱奶奶回忆,最初走上捐助之路是从参加单位活动开始的,“上世纪90年代,单位组织离休员工捐助贫困大学生,我和老伴还有另外几个人都参加了,有一个学生考上了东北工业大学,我们资助他到本科毕业,毕业后他来南京对我们表示感谢时,提出还想上研究生,我们都鼓励他上,后来又继续资助他直到工作。”朱奶奶介绍,刚开始他们是有个小团体在做慈善,后来随着老伴去世,又有两位老人长期住院后,她就选择了单干。
聊起被资助的对象,朱奶奶兴致很高,目前已有3位被她资助过的大学生毕了业。
老人的心愿
我老了,希望被资助者多为国家做贡献
正在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朱奶奶床上的电话响了,原来是社区干部要来为她颁发奖杯。
南京宁海路街道古林社区的屈书记和解主任带着奖杯走进了朱奶奶的家,奖杯上写着:鼓楼区慈善突出贡献个人,落款是鼓楼区人民政府。
原来,去年年中,鼓楼区红十字会组织捐款,朱奶奶捐了5000元。“她得知此事后就表示要捐了,不过说要等两天,原来是她还没发工资,没那么多钱,等她一拿到工资就打电话让我们来了。”屈书记介绍,朱奶奶是社区个人中第一个捐款的,所以今天奖杯发下来,就第一时间赶来为她颁奖。朱奶奶拿到奖杯后,非常开心。
得知紫牛新闻记者是来采访朱奶奶时,屈书记说,朱奶奶平时就参加过很多慈善活动,社区里很多人都知道她。并让朱奶奶向记者展示了很多捐助证书,其中包括:江苏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颁发的,红十字会颁发的,媒体颁发的……
现在朱奶奶独自生活,有一位保姆负责照料她,居住在南京的儿女周末也会上门看望。
采访最后,朱奶奶表示,将来遇到需要捐助的人,她还会继续做她的慈善,她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被资助者将来能为国家多做贡献。“他们年轻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已经离休了,这么大年纪,也为国家做不了大的贡献了,只能用这种方式贡献自己的力量了。”
听了老人质朴的话语,不由得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