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南京等地的各大公园、郊外山头不乏“挖野菜大军”的身影。尽管有植物专家提醒,野菜食用有禁忌,部分野菜甚至还有毒性,但由于迷信野菜能养生,“挖野菜大军”依然乐此不疲。
野菜受追捧不是个例,从生吃泥鳅治绝症,到生吃大蒜能治百病,类似的“养生秘诀”充斥网络尤其是父母们的朋友圈。有些信息严重违背健康常识,甚至危及生命健康。
伪科学的“养生秘诀”何以成为“信息鸦片”?从传播者角度来看,这些“养生秘诀”往往披着科学的外衣,经常引用专业用语,或有“专家”出场站台,还有各类“营销号”推波助澜,歪曲传统养生理论,将尚无定论的民间说法断章取义进行传播,辅以“现身说法”等表演把戏,让公众难以靠常识去识破。有些养生信息自相矛盾,一会儿说“菠菜炒豆腐,搭配最合理”,一会说“菠菜炒豆腐,千万不能吃”,而正本清源的信息太少,以至于信息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久而久之,这些“养生秘诀”的传播空间就愈来愈大。
从受众的角度来看,对生命健康的追求与医学知识不足这对矛盾,给了“养生秘诀”乘虚而入的机会。缺少科学的信息获取途径、缺乏分辨能力、长期的从众心态,是一部分人特别是老年人迷信“养生秘诀”的主因。有些人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有一些人的生活圈子相对狭窄,深陷“信息茧房”之中,成为“伪科学”的跟随者和传播者。
信息爆炸时代,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向人们涌来,尤其需要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帮助老年人提升对“养生伪科学”的鉴别能力。其一,完善科学信息的生产、传播机制,鼓励专业人士积极开展科普工作,用人们能够理解、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科学信息供给,以良币驱逐劣币。其二,相关政府监管部门和网络服务运营商要加强监管,以行之有效的措施严厉打击制假行骗的“神医”,对传播平台的不良营销行为及时予以警告、封号等处罚。其三,年轻人要多与父母交流沟通,帮助父母养成质疑、鉴别、求证的习惯,远离养生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