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访谈第一排|香港大学校长张翔:创新名城需要用好高等教育资源创造宽容环境

时间:2019-05-19

中国江苏网讯 “我的家乡是南京,我是南京人。”在江苏发展大会期间,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大学校长张翔接受了交汇点记者专访。作为世界顶级科学家,同时也是香港大学校长的张翔刚一开口,记者就能从张翔的普通话中听出浓浓的“南京味道”。

亲切温和、知无不言的张翔对交汇点记者谈及在家乡南京的生活学习点滴,更是在城市创新方面给出了自己非常中肯的建议。他认为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科教资源,城市包容与淳朴的文化基因,更是创新城市必备条件;但南京人做事偏稳当,缺少冲劲,这是在打造创新名城中需要改进与克服的地方,张翔表示他对南京的创新之路非常有信心,也愿意为家乡贡献更大力量。

“韶”家乡南京

是个地道的老城南,感恩母校五中和南大的培养

作为世界顶级科学家,香港大学第16任校长,今年56岁的张翔同时也是中科院外籍院士。2008年,张翔一项关于隐形的技术更是被美国《时代》杂志列入当年十大科学发现。参加过无数大大小小会议的张翔,第一次参加以家乡作为主题的大会,为此他感到非常兴奋。

“这是我们江苏的一个盛会,所以我非常兴奋,我觉得可以让我们这些游子为江苏作贡献,然后把南京和江苏建设得更好。”谈及家乡南京,张翔似乎有说也说不完的话。

“我当年住在老城南,建康路附近,”从小就生活在南京的张翔告诉记者,因为在南京还有很多的亲人、朋友,这些年他抽空还是会回南京过年。同时,张翔特别怀念在南京五中和南京大学这两所学校的求学经历。

1977年暑假,正在读初二的张翔偶尔一次经过南京五中,看到了校门口招收插班生的通知,没有告诉父母就报名参加了考试,顺利被录取。

曹舜宝老师是张翔的班主任,她至今记得当时的情景。“张翔见人总是笑眯眯的,内心却很有主见,他向往五中的氛围,小小年纪为自己做主。”当时的五中拥有初中部和高中部,张翔转学后受到老师们的“特殊照顾”,怕他到新集体不合群,每个学科的老师都格外关注他,尽快了解他,让他迅速在五中的大家庭中找到归属感。

在五中,师生平等,与老师想法不一样,永远被支持提问,不看重某个分数,而看重错在哪里。张翔和他的同学们,在这样的氛围里迅速成长,养成了良好的研究探讨能力。

“在五中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张翔告诉交汇点记者,当年他在五中遇到了很多非常认真、非常负责的老师,“我觉得这为我今后的科研之路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而在南大的学习也是如此,南大老师们对学生倾注了很多心血,”张翔说南大的学风,南大自由宽松的氛围,让他非常享受也非常怀念,“我非常为南大感到骄傲。”

谈学习:

中等生逆袭成学霸关键要敢于提问和质疑

“我从来不是最优秀的,最多仅是中等偏上。”曾在接受采访时,张翔坦言,自己在学生时代学习成绩中等是常态,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学霸”,但张翔表示他都能在每个求学阶段得到成长和提升,不断面对新的挑战。

他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形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就好比闯关游戏,一关接一关,下一关和前一关比,总有更大的挑战和困难,要时刻保持进取心,保持学习的兴趣,打好基础,机会随时都会出现,要时刻做好准备。

回忆南大求学经历,张翔坦言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南京大学原副校长、物理系退休教授冯致光。冯致光的授课方式是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受冯老师的影响,我在后来的求学过程中,都要求自己每节课至少5个提问。虽然一开始提的问题有些傻,但逐渐就能找到窍门,提出有深度的问题”。

在张翔看来,自己在求学阶段最大的收获不是学到的知识,而是在与导师主动交流切磋、在与同学们辩论质疑中形成思维火花的碰撞。他认为科学创新和发明的灵感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在科学研究中,要发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创新思维。“不能只像海绵一样吸取知识,要学会思考,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

谈创新名城

关键要用好高等教育资源创造宽容氛围

“我感觉这些年南京的建设,南京的各方面都变得非常现代化,”在国内外多座城市工作和生活过的张翔为南京这些年的变化点赞,“尤其是在创新层面,我觉得南京做得很好。”

张翔表示,目前国内不少城市都在打造创新型城市,竞争非常激烈,但他认为南京的创新创业之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张翔认为,创新名城的发展最关键的是要利用好高等学校的资源,“南京是全国高教资源最好的城市之一,”张翔认为,从高教资源这个层面来说,像香港、深圳这些城市也要向南京学习。

此外,张翔认为创新城市需要营造一种凝聚人才的氛围,“尤其是要给创新人才创造好的氛围,我感觉现在南京市委市政府非常支持,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作为老南京,张翔对南京包容的文化氛围,温和而朴实的民风印象深刻,同时也非常赞赏,他认为这种文化和民风是创新城市必备的条件。

不过张翔也直言不讳地指出,南京文化偏保守,做事相对比较稳当,“这是好的方面,”但张翔也认为,创新有时候更多需要一股冲劲,这是南京城市文化中需要改进和加强的。

“在创新创业的路上,有很多弯路要走,有很多失败,要有这个思想准备,同时要容许失败,而不是说每个公司都能做成。”张翔笑着表示。

撰稿 范杰逊 胡安静 吴盈青

摄影 范杰逊

  • 上一篇:近乡情更浓!昆曲、灯彩、明城墙……“江苏style”闪耀江苏发展大会嘉宾朋友圈
  • 下一篇:汇客厅 | 戈峻:希望能为江苏经济走向世界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