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当此护考时,无声胜有声

时间:2019-06-05

5月29日晚上,南京市某中学举行了“为高三加油”的喊楼活动,高一高二全体学生放声呐喊:“放马金鞍,唯我高三,追逐梦想,勇夺桂冠!高三加油!”

近年来,“喊楼”已然成为高考前的“习俗”,有的学校甚至统一策划安排,借此释放学生心理压力,激发学生斗志。应该说,这种活动的初衷是好的,也有可能起到一定的激励效果。它喊出了“燃”,喊出了“暖”,喊出了“青春”,但存在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喊楼”打破了宁静与秩序,喊出来的还有“噪音”,扰校又扰民;喊出来的还有“放纵”,有的“喊楼”变成了“狂欢”;甚至喊来安全隐患,那么多学生同时拥挤在教学楼走廊、窗口,容易引发坠楼意外。网上流出来的视频显示,在某校“喊楼”过程中,学校领导声嘶力竭大呼“这栋楼是危楼,同学们注意安全”,让人为之捏一把汗。对考生而言,“喊楼”之类的活动也并非一件百分百的好事。高考最后冲刺时刻,需要养精蓄锐,需要心境平和。像这种吵吵闹闹、热血沸腾的仪式,过于渲染高考的特殊性,会不会加重考前的紧张气氛和心理压力?

以减压之名,存加压之疑的,不止于“喊楼”,还有社会其他领域组织的类似活动。家长对高考期间考场周边工地一律停工、商贩一律歇业的呼吁,送糕、送粽、送必胜客的“祝福”……凡此种种,看似是爱心护考的“正能量”,然而,换个角度看,有的要求并不合理,有的“护考”反倒是妨碍。它们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考前的紧张气氛,有时候压力并不一定来自考生本身,而恰恰来自外部,来自社会的推波助澜。

给考生创造一个宁静的高考空间,显然是社会的共识。但这份“宁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禁噪,更是心理空间的平和。过多的关注与提醒、过多的加油与鼓劲,容易导致考生形成“穿针心理”,即越看重一件事情,心理就越紧张,难以达到预期。同时,当整个社会都在为高考“摇旗呐喊”的时候,各种信息大水漫灌、泥沙俱下,反而忽略了考生的真正的需求。

真正的护考,当是体悟考生的心理和情绪,给以润物细无声的人文关怀,是还高考以必要的“宁静”。在社会发展日渐多元、人才评价体系日趋完善的当下,人生成长并不会因高考而一锤定音。社会理应在高考关注上“降降噪”,不用为考生吃什么、怎么吃而争论不休,不用为考前誓词而反复练习,更不用彩旗招展、高歌助威,以无声关怀让考生以平常心面对高考,其实是更好的守护。 颜云霞

  • 上一篇:扫除害人虫,亟待创新“全无敌”
  • 下一篇:中高考期间广场舞自觉“禁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