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新华时论|从细微处改善城市文明的“里子”

时间:2019-06-10

中国江苏网讯 “长者先动筷、夹菜用公筷”,近日,扬州向全市倡导的文明用餐礼仪“火了”。当地百家餐饮企业成立公筷联盟,实施公筷行动,并启动“扬州公筷”式样征集活动。一双小小的“公筷”撬动城市文明建设,引领着“美食之都”城市文明新风尚。

生活,从衣食住行开始。筷子起源于中国,是中国餐饮文化的象征。一双公筷是文明餐桌的缩影,餐桌文明又是城市文明的缩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注重从点点滴滴的日常细节入手,倡导文明风尚,提升公民素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改变的不仅是城市的“面子”,更有百姓的“里子”: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不断提升,城市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更有品质”。

细微之处见精神。宿迁市2015年发布“文明20条”:“吃饭不吧唧嘴”“公共场合不抠鼻子”“不过分劝酒”……将文明条款落细落小落实,迅速成为舆论热点。2017年该市以测评总分第一摘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桂冠”后,又及时推出“文明20条”2.0版,增加“亲朋聚会时不玩手机”“朋友圈不拉票”等内容,积极回应社会热点,条条一看就懂、易记易做。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张家港,推广“时尚、节俭、温馨、浪漫”的婚俗文化,促进婚事新办、婚礼俭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阜宁向红白喜事攀比“宣战”:推动份子钱200元封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城市的改变不会一蹴而就,细节的变化蕴藏着城市管理的大智慧。

文明是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城市的幸福底色;文明是一座城市的自觉行动,也是全体市民的自信。机动车礼让行人、遛狗牵绳、垃圾分类、公共场合不大声接打电话、自助餐厅按需取餐不哄抢、后面有人别着急关电梯……正是这些看似日常的小细节,彰显了城市的文明、温度和涵养。这样的文明细节不仅仅是行为上的规范,也意味着一种精神上的自制、自律和对他人的尊重。

现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现代化”。美好生活,不仅是“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尚。“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文明风尚行动有序推进,大力普及文明礼仪规范,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建立和谐清新人际关系,抵制不良庸俗习气。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江苏已先后有17座城市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总数全国第一。今年初发布的2018年江苏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为89.23,绝大部分地方测评指数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这项测评重点围绕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共服务、道德建设、文明风尚、人文关怀、社会治理等展开,继被列入江苏“十三五”主要指标、纳入“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后,去年又被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监测指标,明确2020年目标值为90以上。

细微之处见文明,点滴善举树新风。让城市更加文明,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受益者。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文明,就能成为时代的底色、生活的暖色。

记者 孙敏

  • 上一篇:违规放贷两度受罚70万元!海门农商行又被江苏银保监局点名了
  • 下一篇:漫说快评丨474万天价账单,拷问二维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