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村里时压力很大,基层组织薄弱、村级经济困难,每天都要面对各种矛盾,我甚至想过放弃。但这三年来,我们沉下心来做事,建强班子,拉长短板,带民富的同时,发动村民自治。如今,修哪条路、清哪条河,都由村民说了算。”5月25日,盐城市盐都区政府视频会议室,第四期“村书记讲坛”开讲。围绕“治理有效”这一主题发言的龙冈镇军营村党总支书记桂伟,一番心里话让人倍感真切和振奋。
去年11月,盐都区在盐城市首开“村书记讲坛”,每两个月举办一期,分别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主题展开。每期有8位村书记走上讲坛,短短10分钟,说思路晒经验,讲问题谈打算,区镇村三级领导干部现场聆听,区委书记集中点评,一时间,在全区上下引起不小的震动,“村书记讲坛”也由此成为盐都推动村级工作的有力抓手和重要平台。
“村书记是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当前发展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带头人的村书记需要开拓眼界、提高胆识,以新思路转型、新办法破题。”盐都区委书记吴本辉说,以大抓基层为导向,“村书记讲坛”旨在搭建平台,让优秀村书记走上讲坛,交流经验、展示形象、接受检阅,在盐都上下形成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氛围,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以前,我只盯着村里的常态工作,现在,琢磨更多的是怎样壮大集体经济,带领大家奔小康。”站在盐渎街道花吉村高效设施大棚前,村党总支书记吴晓华言语中充满自信。去年底,花吉村与百鸣农业公司合作发展大棚,探路资本下乡新模式。百鸣出资,村里出地,村干部参与,按6:3:1入股,组成利益共同体。这一“绑”定既调动各方积极性,又把责任落实下去,后期分配百鸣将六成收益让出两成,分别交给村集体和相对贫困户,最大限度地保证两者均有稳定收入。此外,十里桃园景观带、水蜜桃种植基地、即将打造的农耕文化园……站上“村书记讲坛”的吴晓华感觉“底气足了”。盐渎街道组织委员朱宏伟告诉记者,“有了更高站位,村书记的眼光更长远。”
站上讲坛需要底气,而底气来自实干。“当初,有些村民不愿流转土地,担心拿不到租金。我们就承诺,拿不到钱,村干部自掏腰包垫上!”潘黄街道新民村党总支书记董兆付用这颗“定心丸”安了村民的心。目前村里流转土地4500亩,十多年从未拖欠农户一分租金。党员干部带头,村民跟着干,靠种植草莓、葡萄、火龙果、哈密瓜,全村年纯收入4000万元以上。“我将带领全村人建设好家乡,留下这份舍不去的乡情、忘不掉的乡愁。”首期“村书记讲坛”上,董兆付给许多人留下印象:埋头干事的老董原来这么有情怀!
盐都有250个村,哪些村书记能上讲坛?“讲政治守纪律的‘领头雁’、能吃苦善作为的‘老黄牛’、暖民生促和谐的‘主心骨’。”盐都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铁根说,“我们不指定哪家发言。8个镇4个街道加2个功能区,全区共14个板块。每期讲坛,14个板块各推荐一名村书记,我们从中优选8名。”
“讲坛不仅是讲台,更是传导压力、增添动能的擂台,说得好还要干得好,年底要拿出结果,没有退路,只有奋起直追。”盐都区台创园李庄村党总支书记李成雨坦言,相比上讲坛的强村,李庄的集体经济还是弱了点。但有压力就有动力,李庄1万平方米的花卉温室大棚,民富花卉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的牌子刚挂上不久,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兵带领几名党员、大学生、退伍军人共同出资种植多肉植物,统一管理,平均分配,风险共担。“我们先把合适的路蹚出来,再让大家放心地跟着做。”
“讲坛开设后,谈干货不说虚话。平时大家学典型喜欢往外跑,现在发现原来身边就有许多看得到、摸得着的标杆。对标强村,许多村开始找差距补短板。”盐都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黄约波说。
3月23日,第三期“村书记讲坛”与2018年度“十佳”和“双强”村书记表彰大会合并召开,当地媒体进行网络直播。黄约波留意到,开播前有3.18万人关注,会议结束时,有6.17万人围观。“讲坛不仅将区委的声音传达到各层各级的党员干群,也让基层书记走进更广泛的群众中间,倒逼他们不断提升认识,思考和寻找更好的发展路径。”
在将讲坛作为常态化机制的同时,盐都不断健全村级党组织书记激励考核机制,定期评选“十佳”“双强”村书记,为能干实干的优秀村书记敞开晋升通道。
“因为紧邻水源保护区,2016年,辖区内5家企业全部搬迁,村集体收入每年净损20万元,干部都说这回被‘抽了筋’,以后日子不好过。”在首期讲坛上,龙冈镇兴龙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周维权说起村里的“转型记”,感慨万千。兴龙“南有盐龙湖,北邻桃花园”,守着绿水青山的周维权豁然开朗:绿色生态不正是我们的出路?如今,依靠种植经济林、产业树,居委会每年流转土地600亩,常年用工300人,村民没有闲下来的,育苗、除草、整枝,只要身体好,80岁也能挣钱,去年村集体收入186万元。第三期“村书记讲坛”上,周维权再次上台,不过,这次是作为“双强”书记接受表彰。
记者 卞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