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船、戏水、赏灯、观戏……夏日里夜经济越来越热,夜间旅游也跟着热闹起来了。夜间旅游也称为“月光游”,业态日益丰富,为游客提供了新的消费选择。
省文旅厅发布的旅游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全省到访游客平均停留天数已达2.26天。如何让“月光游”进一步照亮城市的夜晚,提升留客率?
夜游新品迭出
“夜游经济”火了
“太美了!”夏夜,月色照人,无锡拈花湾景区内人流如织,“禅行”“花开水叶”等水上表演穿插上演,引得游人啧啧称赞。夜间正是夏日里拈花湾人气最旺之时,景区内一房难求,周边农家乐、住宿、餐饮等也被带活。
像拈花湾这样,以景观类灯光、灯光互动装置、灯光节灯光秀等光影技术为核心吸引力,打造城市或景区新亮点,成为我省各地发展“月光游”的首选项目。
在苏州,环古城河健身步道提升工程三期亮灯,为夜游苏州再添新选择;在南京,固城湖水慢城荷花旅游节夜场里可以赏“灯光荷影”,逛荷田夜市;在镇江,句容茅山推出2019 “仙夏音乐灯光节”,夜间游客激增……“灯光一亮,黄金万两”,很多景区负责人开心地说。
文旅演艺,是“月光游”的另一重要组成。常州东方盐湖城《嘻哈道》去年上座率达75%,拉动景区门票收入近110万元。瘦西湖畔的《春江花月夜唯美扬州》实景演出持续六年,成为景区夜间留客的重要方式。“在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景区,大型实景演艺最容易成为游客过夜的不二选择。”省旅游学会执行会长肖飞说。
“月光游”不止在夏天。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国内夜间消费中,游客消费占比近三成。随着夜间旅游激活旅游目的地夜间消费市场,带来可观收入。盐城欧风花街景区负责人介绍,欧风花街夜间游客量已占全天的六成以上,未来市场份额还将继续扩大。
围绕景城一体,
挖掘城市文化IP
蝉鸣声声,水流潺潺,坐着摇橹船,灯光在夜间照亮整个古镇,端的是一派江南气质。这,是夜晚的周庄。
“晚上的周庄有看夜戏的地方,有‘沈厅夜宴8大碗’这样吃夜宴的地方,还有弹古琴赏夜月的地方,这就是我心中江南古镇的样子了。”来自辽宁阜新的游客赵昕说。
“我们几年前就开始打造‘夜周庄’这个品牌。通过‘六夜’展现周庄夜景。”周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丽荣说,所谓“夜戏”,就是组织大型水乡情景剧《四季周庄》,展现老百姓生活的实景演出;“夜画”则是利用古镇的河道、房屋做文创特色灯光,结合景点渊源,把灯光做成“画片故事”。
打造“夜周庄”品牌,让夜晚的周庄比平时更加热闹,大大增加了留客率。“周庄古镇范围内的民宿有370多家,暑期一房难求,几乎满客。”朱丽荣说。
爱上一座城,往往是从夜晚开始。这就需要围绕“景城一体”,打造符合城市定位和气质、凸显城市调性的夜间文旅产品。古镇、园林、运河……这些江苏精华的文化IP,成为吸引游客的最大优势。
7月20日起,结合水上游、灯光秀、琴筝合奏等元素的瘦西湖夜游开放。“想知道扬州什么样子,来瘦西湖夜游就知道了。”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夜游采取“游船+春江花月夜演出+美食夜市”的模式,游客可游历瘦西湖东堤码头、长堤春柳、二十四桥等诗中美景,品瘦西湖船娘带来的经典扬州小调,看《春江花月夜》演出,仿若重现明清时期扬州的富庶繁华。
南京的“水泊秦淮”、南通的“夜游濠河”……这些结合城市特色元素推出的“见景知城”的夜游产品,成为当地夜游的主打。南通市文旅局旅游推广处副处长贲新建表示,“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切忌盲目跟风,还须着力打造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夜间体验项目和文旅业态”。
“越夜越精彩”,
期待夜游体验丰富多彩
虽然我省“月光游”颇具特色,但与夜间旅游发达国家相比,仍处起步阶段,夜间文旅业态和产品供给尚显不足。
如何进一步做优“月光游”,拉升夜游经济?
首先应解决推广上的难题。“夜游市场的发展需多方支持与配合。”南京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坦言,大型演出的门票一般较贵,而观看灯光秀对于旅行社来说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因而很多夜游项目会跟研学旅游相结合。去年,该旅行社与泰州凤城河景区合作,为凤城河夜游项目输送游客近2万人次。
当前,我省多个城市已着手以政策为引领,拓展“月光游”市场。记者查询发现,2017年11月,南京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去年,无锡、盐城等地也出台文件对夜间经济发展作出部署。
过夜率,最直观反映一个城市发展夜游经济的成果。暑假期间,南京星级酒店“宾客盈门”,南京市文旅局局长金卫东表示,这正得益于南京的城市环境越来越美、夜生活越来越丰富,“我市出台环境亮化、推动行政单位停车场夜间开放、延长公共交通夜间运营时间等多项措施,优化提升市民游客的服务配套,对游客的吸引力不断增加。”
省文旅厅相关人士表示,让城市的夜晚“亮”起来、人气“聚”起来,还需进一步立足各地特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一批小剧场,创作推出一批实景版旅游演艺,打造一批文旅融合的优质项目,为游客提供“白天观景、晚上看戏”的全天候旅游体验,将资源的时间效应发挥到最大,最终实现“越夜越精彩”。
记者 付奇 见习记者 颜颖